现场心肺复苏

2022-11-29

为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抢救措施称之为心肺复苏,简称CPR,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一、现场快速诊断 1. 病人意识突然丧失,昏倒或惊厥,颈动脉或股动脉触摸不到搏动。 2.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前区听不到心音,面色死灰。
 二、在诊断和急救时应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1.不要等待静听心音。 2.不要等待心电图检查。
 三、CPR步骤(C、A、B)顺序 1.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2.迅速判断病人是否有意识(判断神志)和呼吸; 3.呼救(呼叫他人前来帮助抢救); 4.放置体位(使病人处于仰卧位); 5.判断病人是否有心跳(触摸颈动脉); C:6.胸外按压(建立循环); A:7.开放气道(畅通呼吸道); B:8.人工呼吸两次(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 9.重复C、A、B步骤; 10.有条件时可予电除颤,并予药物处理; 11.送院,继续复苏。
 四、现场CPR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判断意识和启动EMSS。 1.评估现场环境安全: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摔倒在地,施救人员先要确定现场有无威胁患者和施救者安全的因素,并设法及时躲避和脱离危险。 2.判断患者意识:观察患者有无语言或动作反应,轻拍重喊或轻摇病人肩部,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 3.呼救:一旦确定病人神志或呼吸丧失,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可大声呼喊:“来人啊!救命啊!” 4.启动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单人施救者可根据所判断心脏骤停最可能的病因决定急救流程。当判断病因可能是心源性时,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再行CPR;如果是溺水或其他可能窒息引发的心脏骤停,应先做5组CPR,然后再拨打电话启动EMSS。两个以上施救人员在场,一位立刻行CPR,另一位启动EMSS。 5.将病人放置在适当体位。正确体位摆放是让病人仰卧位,头、颈、躯干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如病人脸朝下,应使其全身成一个整体,并注意保护颈部,小心翻动病人至仰卧位。应将病人置于平整坚实的地面或木板上,双下肢可抬高20-30度。
(二)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人工循环是用胸外按压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继续流动。 1.判断病人有无脉搏。触摸颈动脉搏动,检查时间5~10秒,不要超过10秒钟。 2.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快速确定按压部位: 方法一:胸骨下切迹作为定位标志,将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另一手大鱼际靠近食指上方即为按压区; 方法二:一手掌根部中点与两乳头连线中点重叠,中指长轴与两乳头连线平行一致。 按压手法:患者放置仰卧位,平躺在坚实平面上,施救人员跪在患者身旁,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十指紧扣进行按压。按压者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处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压。 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应“用力、快速”按压,但不得用冲击式按压。 按压深度: 5~6厘米,婴幼儿为胸廓厚度的1/2。 按压/通气比:目前推荐使用按压/通气的比例为30:2,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耗时约2分钟。 2人以上CPR时,每隔2分钟,应轮换位置交替做CPR,以免按压者疲劳使按压质量和频率降低,轮换时动作要快,尽量在5秒内完成,减少按压中断时间。
(三)A((Assessment+Airway))畅通呼吸道 仰头抬颏法:如患者无明显头、颈部受伤可使用此法。患者取仰卧位,施救者在患者一侧,将一只手置于前额使其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颏骨性部分或下颌角处,上提下颌,使下颌角、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高度怀疑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可用此法。患者平卧,施救者位于患者头顶部,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颌并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避免搬动颈部。
(四)B(Breathing)人工呼吸 1、清除口腔分泌物,开放气道,给以2次人工呼吸。 2、口对口呼吸:施救者正常呼吸,用按压前额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翼,用口罩住患者的口腔,将气吹入患者口中。 3、口对鼻呼吸:用于口唇受伤或牙关紧闭者,施救者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颏,使口闭合,用口罩住患者鼻孔,将气体吹入患者鼻中。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急救者每次吹气时间均应持续1秒以上,应见胸廓起伏。每次吹入气体(潮气量)500~600ml(8ml/kg左右),频率为10~12次/分。 五、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1.瞳孔由大变小,出现对光反射; 2.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3.颈动脉可触及搏动,如停止按压后搏动即刻消失则无效; 4.眼睛出现角膜反射或睫毛反射,四肢开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