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6日在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7-01-10 15:01 浏览量: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的四年
      2002年12月,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本届人民政府。四年来,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区政协的积极参政议政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事业发展,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宽裕型小康区的目标,圆满完成“十五”计划,并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预计(下同)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是2002年的1.88倍,年均增长17.1%;财政总收入3.6亿元,是2002年的2.72倍,年均增长28.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83亿元,是2002年的2.84倍,年均增长29.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1:58.1:30.9调整为6.5:67:26.5。
      四年来,我们致力推进工业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大力推进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质的转变,工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12亿元,年均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7亿元,年均增长45.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完成塘西工业园、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8600亩土地报批、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和招商引资,引进企业262家,投建165家,其中建成投产111家,新建工业厂房近170万平方米,初步形成鞋服包袋、陶瓷树脂工艺、五金机电三个主要行业。有1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企业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有19家和16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认证,创建9个省、市著(知)名商标。新批和增资的外商投资企业112家,合同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外商实际到资8300万美元。全区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累计5.55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四年来,我们加快推进城市化,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增强中心市区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积极对接、主动融入泉州中心城市发展,区域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精心组织编制,认真研究论证,完成新城区33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分区规划和市政控详规编制及阳江片区1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的策划和控规编制,绘就了新城区发展的宏伟蓝图。统筹考虑安排,分期分批推进,扎实建设基础设施,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86亿元,年均增长23.2%。出资8200万元配合建成大坪山隧道及其接线工程、朋山岭隧道第二洞及接线工程和建设福厦铁路;投资1.08亿元完成安吉大道二、三期、滨江大道首期、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县道310线河市部分路段拓改等道路建设;结合道路建设同步埋设20多公里污水管网、13公里供水主管道,实现市区供水并网,投资850万元完成万安至河市及双阳片区28公里路灯工程建设。加强房地产、商贸项目促建,累计新建房地产、商贸设施59.5万平方米,建成一批居住小区和五金机电商城、恒盛汽车城、万安花卉批发市场等商贸设施。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管理和整治,建立中心城区全日保洁制度,新建园林绿地19.5万平方米,完成一批街、路命名工作。加快城区管理转型,完成双阳镇改街道及万安、双阳18个村改社居工作。落实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议案决议,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完成河市镇区溪堤整治、马甲自来水厂扩建、罗溪白银新街等一批项目建设,新建镇区居住楼房18.12万平方米。
      四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以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85亿元,年均增长6.1%,农作物粮经比例由2002年65.1:34.9调整为61.3:38.7。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完成龙眼低产园改造20000亩、高接换种5000多亩,巩固发展常年蔬菜基地3500亩、季节性基地6000亩,新增肉鸭7万羽、蛋鸡7万羽,新建花卉基地500亩、茶叶基地1200亩、中药材基地1000亩,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12800亩,创建了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4个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昌农业产业化系列项目投入运作,阳光集团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完成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3.06万亩、节水示范片建设1.4万亩,完成前洋水库、宫迹水库建设及4座小(二)型水库、54座山围塘除险加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加强,累计完成造林更新2.92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29.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67万亩,完成全区18.0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
      四年来,我们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连续荣获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7项,16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和专利奖,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启动“双高普九”规划,创建1所省级三级达标中学,13所省、市农村示范小学、素质教育先进校及1所市优质幼儿园,初中校全部实现市级达标;投资1.1亿多元新建中小学校舍8.57万平方米,争取侨资4950万元建设奕聪中学高中部,新建敬德职校、教师进修学校,基本完成小学“十配套”建设;推进小学教职工队伍优化工作,精简教职工283人。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大队,抗击非典、防控人禽流感、防治霍乱等公共卫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加强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妇幼保健所被确认为一级甲等妇幼保健所,马甲卫生院创建地段医院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深入开展农村先进文化示范工程和全民健身活动,新建19个农村先进文化示范点及25个全民健身点,成功举办纪念民族英雄俞大猷诞辰500周年活动,万安街道被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计生奖惩力度,实施“关爱女孩”五项工程和奖扶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各项责任指标持续呈良性态势,荣获泉州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新一轮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修编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获批建设用地9600亩,有效保障了建设需求。依法严格保护环境,突出抓好工业污染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参与全市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获得国家命名。加快旅游业发展。新建罗溪森林公园、丰山生态旅游等景点,完成俞大猷纪念馆修缮及仙公山风景区配套项目建设,仙公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区,与洛阳桥一并入选“泉州十八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荣获省“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区”称号。落实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议案决议,合理规划布点,全面完成全区公益性骨灰堂建设。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工作,制定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荣获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称号。深化“平安洛江”创建活动,加大信访、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严打各项措施,落实区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议案决议,严厉打击“六合彩”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值守应急等机制,社会保持安定稳定。与此同时,老龄、档案、侨台外事、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称号。
      四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宽裕型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建立健全扶贫济困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民生宽裕和人居环境的逐步优化。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比2002年增长49.3%,年均增长10.5%。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全区90%以上的村达到宽裕型小康村标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累计新转移农村劳动力7300多人。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农民减负政策,累计减轻农民负担3800多万元。积极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福利慈善等事业,建立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实现应保尽保。新建侨居造福工程1.7万平方米,解决40户贫困残疾人和185户计生“二女户”住房问题。建立扶贫帮困挂钩制度,落实各级扶贫资金1400多万元、扶贫项目180多个,32个经济欠发达村和不适应村整顿转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投入资金1.98亿元,拆旧15.98万平方米,建新28.16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水泥路铺设44.4公里及20个村人饮工程、85个村(居)路灯工程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路灯和有线电视;建成标准公厕200多座、农村沼气池250口、农村垃圾屋150座,首批19个村(居)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
      四年来,我们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服务环境切实改善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和基建投资审批制度,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积极推进并坚持实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试考核公开招聘。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机关服务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健全经营性用地使用权出让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精心组织论证,完成“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与人大、政协的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人大代表建议264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97件,办复率100% 。定期向离退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贸促会、国际商会、科协、计生协会、残联、文联开展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较好地完成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年初预期。主要工作和成效:一是致力提升工业实力。完成洛江经济开发区庄田片区2500亩、朝阳片区800亩土地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工业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入园企业促投建投产工作,新投建企业49家,投产企业36家,完成52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及9.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指导、扶持、促进企业壮大规模、提升素质,9家企业实施技改共投入3.95亿元。二是致力加快城市发展。动工建设滨江大道二期3.6公里、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完成投资7100多万元。加强房地产、商贸项目促建,新建房地产18万平方米,完成万安片区“退二进三”试点工作,引进星级酒店落实建设用地。扩大中心城区卫生保洁范围,加大“两违”制止力度,完成塘西片区第一批街路命名工作。双阳行政服务中心动工建设,河市新镇区建设用地获批203亩并完成修建性详规,马甲、罗溪新建镇区商住楼、安置房2.2万平方米,虹山完成2.6公里入口路段拓改。三是致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粮食产量3.5万吨,扎实推进六大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改水改厕、路灯、人饮、沼气工程建设有效推进,完成2座小(二)型水库、27座山围塘除险加固。落实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议案决议,制定《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完成首批20%村(居)垃圾集中堆放点建设并建立卫生保洁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低保、扶贫开发等工作,完成侨居造福工程、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1.6万平方米建设。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四是致力解决发展难题。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千方百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地难、征迁难、融资难等问题,获批建设用地1600亩,新增银行贷款2亿元、续贷4亿元,指导、帮助企业应对外贸技术壁垒、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缓解瓶颈制约,保证工作的落实、推进。五是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省级科普先进区通过验收。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2.36万平方米,实行全区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及“两免一补”制度,累计减免学杂费450万元。组织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完成马甲卫生院改造升级,全面落实农村卫生所(室)按规定配置及村医补助、培训工作。代表市参加省运会部分项目获得二金三银五铜的好成绩。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人口出生率11.0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85%。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组织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劳动监察、信访矛盾调处、“扫黄打非”等工作,平安创建活动接受省级验收。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洛江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与支持、区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是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密切配合、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洛江发展与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四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各项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现泉州“走前列”新突破和区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部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目标,找准定位,融入全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扎实有效推进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把握区情实际,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注重保障长远可持续发展。针对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认真扎实抓好夯实基础的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发展的可承受能力,长远规划,分期分批,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建设。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我们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带动整体和全局发展。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每年都精心研究确定、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协调、持之以恒努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工作方法,有效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落实推进。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活力。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敢为人先,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扎实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和农村、社会等领域的各项改革,构建了促进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保障。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促进人民群众增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在充分肯定四年来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市氛围不浓;农业产业化推进步伐不快,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农村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基层自我发展能力差,一些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服务效率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继往开来,再创新伟业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将继续扩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时期,综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进入全面推进新阶段,泉州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加快推进,为我区加快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我区经过几年坚定不移地打基础、增实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城市化具备加快发展条件,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调整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周边县区竞争激烈,我区加快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大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强化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力打造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至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8.26亿元,年均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72:24.5,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区和较浓的城市氛围,基本形成初具规模的制造业基地和较全面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强“三农”竞争力。一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立足资源优势,在基本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发展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业、中药材等农业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科技兴农,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供水灌溉和防汛减灾体系。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展劳动力转移空间,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置业。继续做好“老、少、边、贫”村扶贫开发工作。二是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完成乡村“六图一书”规划,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步伐,完成地质灾害点农户搬迁和农村危房整修工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客运通车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发展农村通讯、广播、电视事业;大力整治优化农村卫生环境,全面完成农村标准公厕建设,实现全部村居建立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及日常保洁制度。三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和小农意识,增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意识,发挥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快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
      推进产业集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建设制造业基地。以洛江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在全面加快现有引进企业投建、投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庄田片区、朝阳片区、霞溪片区、华大科技创业园近5000亩工业用地的“三通一平”、招商选资及入驻企业投建投产,积极推进万安十八坎2600亩电子技术产业区建设;注重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泉州市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主动承接城东片区建设的带动辐射,加快发展房地产、商贸业和生态旅游业,争取五年新建各类商品房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廉租房6000平方米),引进建设1-2家星级酒店,建设4-5家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性商贸城或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以泉州植物园、泉美生态旅游项目、仙公山宗教文化旅游区、罗溪森林公园、虹山观瀑景区等为重点的旅游度假热点区域。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业。三是规范发展要素市场。进一步消除市场的行政垄断和地区壁垒,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推进重点产业集群的行业协会建设,促进行业自主协调管理。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城市竞争力。一是构建生态型中心城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扩大至马甲镇区,完成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编制。稳妥推进万安片区“退二进三”,加快阳江片区城市化建设,建设区行政中心、文体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扎实推进万安桥南片区、院前至塘西片区、双阳区域城市化改造和河市新镇区建设,积极推进马甲镇区沿万虹公路、依仙公山、临仰恩湖发展。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营造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二是促进小城镇发展。以中心城区规划为指导,加快河市、马甲两镇过渡阶段改旧建新步伐,为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奠定基础。加快中心规划区外一乡一镇的建设步伐。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积极配合泉州城市一环路、环城高速公路、福厦铁路等道路建设,完成万安至后渚道路洛江段建设,争取实施324国道华大至洛阳桥路段拓改,畅通连接中心市区的道路;重视城区内外交通衔接,进一步改善连接周边县(市)交通条件;完成滨江大道、万虹公路马甲至虹山拓改工程、新南至洛阳江道路建设,完善城区次干道和支路。在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加强与惠安县配合,推进洛阳江综合整治;加快供水、排污、供气、电力设施规划建设和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培育文化竞争力。一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巩固提高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成效,带动促进全区依靠科技进步工作,重点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0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加大省级达标学校创建力度,进一步改善校舍设施和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二是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和文体活动中心,加强社区和乡镇文化站(室)、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侨乡特色文化,推进农村先进文化示范工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力争进入全省文明城区行列。三是发展卫生事业。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区级综合医院,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套设施,完成万安、双阳、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及马甲、罗溪卫生院改造升级,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服务水平。
      创优发展环境,营造环境竞争力。一是优化行政服务。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数字洛江建设,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宽带网服务。二是优化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信访、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全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推进“五五”普法,巩固“平安洛江”创建成效。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人防设施建设。三是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经营监管机制。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建立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投资的新机制。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四是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保护公益林和湿地,整治规范矿业秩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巩固“创模”成果。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007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45.74亿元,增长15.5%,万元GDP能耗下降2%;工业总产值92.1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8.91亿元,增长30%;农业总产值4.92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增长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25.7%;全区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2.12亿美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6185元,增长7%。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促进生产发展。完成粮食产量3.56万吨。实施龙眼高接换种1300亩、低产园改造50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500亩、速生丰产林4000亩、中药材500亩、茶叶500亩,支持和昌农业产业化系列项目运作上规模,促进阳光集团进境植物检疫圃、中科泉美生物工程研发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完成26座山围塘除险加固。二要促进村镇建设。完成15个中心村“六图一书”编制。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侨居造福工程、贫困残疾人和计生二女户安居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4.2万平方米,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问题。组织实施 “家园清洁行动”,完成双阳、河市、马甲、罗溪垃圾中转站及虹山垃圾填埋场建设,新建农村标准公厕50座、垃圾屋100个,实现35%村居建立垃圾集中堆放处理及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道路提级改造17.6公里,建设9个村、社区通自来水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50口,稳步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三要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争取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两免一补”制度,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文明新风进万家”工程,破除封建迷信,推进移风易俗。
      (二)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完成洛江经济开发区庄田片区2500亩土地“三通一平”和招商选资,优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项目入园;完成朝阳片区500亩土地“三通一平”,争取华大科技创业园300亩、河市霞溪片区500亩工业用地获批并完成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继续加大入园企业促建、促投产力度,争取全年新开工工业厂房55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积极争取土地报批,推进宏益电子产业集中区的运作。规划建设马甲、罗溪加工园区,引导农村加工业集约、规范发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引导中小企业租、买标准厂房,促进工业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着力完善工业区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入驻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装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各级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集聚升级。指导企业应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际贸易磨擦和反倾销,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万虹公路马甲至罗溪段拓改工程、滨江大道二期建设,动工建设滨江大道三期、万安至后渚道路洛江段、双阳西环路、罗溪东环路等道路,建设万安片区市政道路2.5公里,抓紧新南至洛阳江、县道310线河市段道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动工建设。建设双阳至河市供水工程,支持市燃气公司建设中心城区供气管网,支持市供电部门建设500KV泉州北变电站、220KV洛江变电站和万安、河市、马甲110KV变电站及其配套线路。二要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万安片区“退二进三”,加强房地产、商贸项目和星级酒店的跟踪促建,争取全年房地产新开工30万平方米、竣工18万平方米。加强批发市场规划,抓紧用地报批,争取引进1至2家物流企业。推进塘西杏内、杏宅过坑、双阳吕埔片区的城市化改造,加快双阳阳光路沿街立面街景建设和阳新街两侧土地开发建设,完成双阳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动工建设万安行政服务中心。加大园林绿地建设管护力度,建设岩山公园、泉州盆景公园及城市排洪渠两侧绿化工程,争取新建园林绿地4万平方米。依法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两违”。三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启动河市新镇区建设,重点抓好行政服务中心、溪堤改造及文化休闲广场、商贸区、土楼下地质灾害点搬迁安置等项目建设;完成马甲镇区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撑开中心镇区框架;推进罗溪镇区二期整治,拓展中心镇区规模;完善虹山集镇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地功能布局,整治优化镇区环境。
      (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要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6项。完成2.6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建设,全面完成奕聪中学高中部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泉州服装职业学校、福建省餐饮管理学校建设;深入实施“双高普九”规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完成泉州第十一中学省级三级达标创建工作。完成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马甲、罗溪卫生院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村卫生所。新建5个农村先进文化示范点和5个全民健身点。二要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逐步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难等问题,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3.5%以上。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用地报批和供地工作,保障重点建设用地需求。加强污染防治,依法开展环保各项专项行动,抓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三要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争取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用地获批并完成招商,建设仙公山大门、入口通道等设施,启动泉美生态旅游项目1.05万平方米花卉超市建设,加快开发虹山樱梅园、河市山边村乡村游项目。四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扎实推进“五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法律服务、法律保障水平。继续深化“平安洛江”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企业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切实落实群防群治各项措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整治和监管措施。做好侨务工作,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二连冠”。
      (五)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完成各类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狠抓财源建设和增收节支,坚持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逐步推行效益审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区级行政服务中心,逐步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绩效考评工作,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反腐倡廉,加大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专项监察检查力度,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和答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贸促会、国际商会、科协、计生协会、残联、文联等群团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推进洛江新一轮创业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为推动我区新一轮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