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在洛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1-12-15 17:00 浏览量:1

 洛江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洪飞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砥砺奋进稳步前行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洛江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区政府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和全市发展大局,冷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抢抓机遇,务实工作,以“五大攻坚战”、“项目建设年”、“城市建设管理年”等活动为抓手,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为主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预计(下同)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总收入9.6亿元,年均增长2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6亿元,年均增长25.2%。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立区”战略,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98家、65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年均增长21.8%,工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64.8%,达到建区以来的最高点。工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展,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准;完成机电产业园、双阳朝阳片区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新投建企业148家、投产142家,新开工工业厂房189.14万平方米、竣工196.18万平方米;外商实际到资五年累计1.47亿美元,年均增长13.2%。出口商品总值五年累计15.05亿美元,年均增长15%。累计上报并实施省、市技改项目55项,投资总额36.34亿元;新增和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2家,建立省、市各类研发中心17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企业16家;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批准;通过贯标认证企业43家、知(著)名商标认定66件。第三产业逐步升温。编制和实施《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89亿元,年均增长9.4%。五年来,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红星美凯龙(华祥店)完成建设并顺利运营,中宁、中亿钢材市场投入营业;双阳物流园区、洛江中心商城、宏发汽车生活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比亚迪、福特、广本等汽车销售企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80.18万平方米、竣工153.84万平方米,销售136.4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70.23亿元。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泉州盆景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阳光花博园完成主体建设,十八坎山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34亿元,年均增长7.66%。农业效益持续提高。累计投入涉农资金5125万元,扎实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8亿元。新增特色农业基地4500亩,通过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1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4个,获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虹山红心地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累计投入资金3900多万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4.15万亩,完成前洋水库、宫迹水库建设,除险加固小(二)型以上水库22座、山围塘108座。

    五年来,我们以宜业宜居为目标,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主动对接环泉州湾城市规划发展,立足中心城区定位,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49.3%,比2006年提高8.8个百分点。高起点规划,绘就发展蓝图。立足更高站位和长远发展要求,抓好洛江纳入泉州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洛江空间发展规划、万安-双阳片区控详规编制和洛阳江西岸景观带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区面积由33平方公里拓展到167平方公里。完成万安中心片区、阳江片区、洛江中部综合功能片区城市设计和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建筑规划方案设计,启动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西片区控详规编制。完成万安-双阳片区城区绿化规划及岩山公园方案等专项规划设计,积极配合编制轨道交通、公交线网、市政管网等市政专项规划。加强镇村规划编制,完成马甲镇总体规划修编。大范围建设,提升城区功能。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8亿元,年均增长26.4%。加快区域“三纵六横”主干路网建设,完成万虹市政道路拓改一期8.8公里和滨江大道10.13公里建设,启动西环路前期工作,加快阳江路、新城路建设;积极配合泉三高速公路南惠支线、福厦高速铁路、福厦高速公路复线罗溪段建设和福厦高速公路洛江段扩建工作;加快推进城区主次干道和万安、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建设。积极配合完成30公里城区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完成万安中心区自来水供应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建成城区污水管网36公里,滨江大道污水管道和阳江污水提升泵站投入使用;建成双阳、河市、马甲、罗溪4个垃圾中转站;完成路灯建设25公里;区域电力、通讯、供气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度整治,美化城区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征地1.95万亩、房屋征收44.67万平方米。完成万安片区“退二进三”土地收储项目10宗、招拍挂出让并动工建设6宗;大力实施塘西、后埭、阳江、新南、仕林坑、河市旧镇区、马甲旧镇区等七个片区城市化改造。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部门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两违”行为,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033起、面积22.72万平方米。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加强城区卫生考评督促,着力治理城区脏乱差现象;完成中心城区户外广告、沿街店面招牌等设施规划设计,整治城区主干道户外单立柱广告牌、沿街店面招牌。高度重视城区绿化工作,累计建成绿化覆盖208.7公顷,新增城区园林绿地133.1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08%,人均公共绿地12.01平方米。完成16座城市公厕建设并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

    五年来,我们以民生保障为主旨,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累计投入资金7.27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98项、137件,切实解决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年均增长9.6%。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7亿元,年均增长14.8%,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2%。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4227万元;落实“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等惠农政策,兑付补贴资金851万元。农村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扎实推进马甲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投资6.83亿元,31个小城镇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河市旧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和罗溪镇区改造稳步实施。累计投入4950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共拆除旧房36万平方米、建设新房23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提级改造130多公里,新建农村标准化公厕300座、户用沼气池2100口,农村路灯照明、人饮工程、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区所有乡镇、村均通过省级“家园清洁行动”达标验收。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生育、工伤等各类保险扩面工作;妥善解决双阳华侨农场职工医保、社保问题;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9%;建立城乡居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和完善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机制,累计发放被征地人员养老补助金818.6万元。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成立区慈善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标准逐步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和临时生活补助金2606万元、各类优抚安置费1242万元、贫困残疾人各类补助金500多万元。整顿帮扶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少数民族村37个,落实帮扶项目345项、帮扶资金2070万元。扎实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和农房保险,完成105个自然灾害避灾点、7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安居工程等保障性住房和各类安置小区24.73万平方米。

    五年来,我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始终注重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五连冠,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1项,获得专利授权243个。教育工作通过省“双高普九”达标验收和“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实现所有公办完中校省级达标和所有小学“十配套”,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完成危房改造和“普九”化债任务;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1.2万平方米医疗用房及配套设施,完成虹山、罗溪、河市卫生院改扩建和双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洛江区医院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完成双阳、罗溪、虹山等乡镇综合文化站和67家农家书屋建设;获批省、市非遗目录17项、文物保护单位11处,被评为全省文物普查工作标杆县(区);新建142个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和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5个乡镇(街道)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动工建设职工活动中心。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区)”二连冠,被评为首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地方志工作扎实推进。侨台外事、民族宗教、档案、老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成效明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年均人口出生率11.48‰,荣获“福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省级“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环保创模和生态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马甲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罗溪镇、虹山乡被评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累计实施省、市节能循环经济项目企业22家,抓好近海水域和洛阳江流域、惠女水库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万元GDP能耗降至0.501吨标准煤,COD排放量控制在1748吨以内,大气污染物SO2削减至659吨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累计完成造林更新3万多亩,建设防火林带15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58万亩,种植洛阳江出海口红树林800多亩。修编洛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耕地补充1800亩、土地整理3100亩,实现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加强“卫片”执法检查和用地批后管理,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依法治区迈出坚实步伐。启动新一轮“平安洛江”建设,荣获“平安区”称号。推进“安全生产年”、“责任落实年”活动,开展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大力抓好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工作力度。加强市场保障供应和价格监管,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和副食品基地建设,开展整治餐桌污染、问题乳粉、“地沟油”等专项行动,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五年来,我们以自身建设为抓手,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坚持以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为重点,以提升素质和优化作风为基础,下大力气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立足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的要求,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区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0个,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门管理机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集中审批和网上审批;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下放区级事权项目39项,优化行政审批服务项目451项,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不断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加大投融资制度改革,探索实施BT和建设权益拍卖等方式,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和“五大攻坚战”绩效评估方案,有力提高了政府部门和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落实效率。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高。认真落实《监督法》和福建省《实施办法》,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协的沟通联系,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11件、政协委员提案358件,按时办复率100%。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累计梳理4117项行政职权及相关执法依据并向社会公开,营造了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政务网站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社会事务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勤政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不断优化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深入开展治理“庸懒散”活动,加强效能监察,严格效能督查,有效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加强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着力破除“熟人经济”影响,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审批、财政转移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的监督,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发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严肃处理违法违纪行为,树立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来的奋斗拼搏,洛江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五年来的成绩和进步,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洛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全区经济总量仍然较小,抵御外部环境冲击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速度还不快。二是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工业企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三是城市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区功能配套不够完善,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能力有待加强。四是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制止“两违”、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任务繁重,面临新的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五是个别部门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承载使命再创伟业

    建设洛江更加美好的未来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再接再厉、大干快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观全局,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对复杂的挑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扬长避短,加快发展。一方面,我省立足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海西建设,一系列政策带动效应持续显现,将为我区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注入强大动力。泉州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持续推进环泉州湾城市建设,特别是随着大泉州东拓,必将对我区发展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经过建区以来坚持不懈的打基础、增实力、抓转变、促提高,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洛江实际的发展道路,积累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初显,发展前景良好。另一方面,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缓慢、很不平衡,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外需市场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大突破,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我区影响深刻。从国内环境看,中央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与规范力度,加强房地产调控,对我们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我区自身发展中的结构性缺陷和客观环境制约,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为此,我们要认真审视形势,善于把握机遇,以更大的魄力、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干劲推进全区改革发展事业,谱写洛江新一轮跃升的壮丽篇章!

    根据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全区发展实际,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为重点,以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为根本出发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区经济总量比2011年翻一番,三大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城区规模不断扩大,民生更加殷实富裕,社会更加和谐进步,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发展要提速增效,更有内涵。力争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65亿元,年均增长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20亿元、12亿元,年均增长17%。一要着力发展规模化商贸物流业、生态宜居房地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商务金融、文化创意和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二要努力实施超亿元企业和百亿产业集群倍增计划,重点培育机械机电、精密五金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100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形成机械机电、鞋服箱包2个百亿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三要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和都市休闲生态农业,加快建立高效绿色农业产业体系,新增特色农业基地1800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3项,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高。

    ——城乡建设要成片推进,更有品位。根据泉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快167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超过3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10万人以上,城区“三纵六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形成城乡协调共促、联动发展的格局。其中,万安片区要加快推进“退二进三”和社区改造,促进城市经济更为繁荣。阳江片区要推进洛阳江整治和景观建设,加快片区开发,实施十八坎山综合治理和前埭、阳江、后埭社区城市化改造,形成城市发展新亮点。双阳-塘西片区要推进塘西、新南、仕林坑、南山等社区城市化改造,发展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中部综合功能片区要力争完成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河市镇要完成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建设,推动镇区拓展延伸。马甲镇要持续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成人口规模较大、生态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的城市次中心地带建制镇。罗溪、虹山区域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优化功能布局,拓展集镇规模,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让城里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美好家园。

    ——改革开放要持续深化,更有活力。坚持用改革破解难题、用开放促进发展,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一要统筹推进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营造有利于推动新一轮跃升的体制机制环境。二要加快经营性城市资源和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步伐,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透明化的新型管理模式,着力破解发展要素制约。三要充分发挥地缘、产业及民资优势,深化与港澳、侨台的交流合作,着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争取在引进大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方面有新突破。力争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1.64亿美元。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力争出口商品总值年均增长8%。

    ——人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更有保障。把发展经济与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民生保障结合起来,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一要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年均新增就业岗位75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以上。二要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各类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三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促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培育优质教育资源,建成教育强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力争实现每千人医生数1.75人、病床数2.92张。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构建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抓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发展环境要全面优化,更有后劲。围绕长远发展要求,把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和潜力作为重要工作来谋划和推进,确保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一要坚持创新引领。认真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壮大人才队伍总量,提升人才层次。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区和知识产权强区,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20项。二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养。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注重保护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遗产,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个性的现代城区。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加快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影剧院和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三要坚持依法治区。深化“平安洛江”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关系更加和谐,民主法制更为健全,人民权益更有保障。四要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争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3.4%,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力争森林覆盖率达59.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1平方米,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融入大局乘势发展

    扎实推进2012年各项工作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对接、融入现代化泉州建设大局,实现洛江新一轮跃升的关键一年。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建设实力洛江、活力洛江、魅力洛江意义重大,必须把握海西建设和我市“两个加快”的机遇,乘势而上,借力发展,把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农业总产值与2011年持平;财政总收入11.23亿元,增长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与2011年持平;出口商品总值4.1亿美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98元,增长10%。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转变提升,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坚持把工业内涵式发展作为转变提升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大力推动工业经济扩大总量、提升素质,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要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西片区一期机械园房屋征收、土地征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河市霞溪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马甲、罗溪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继续完善机电产业园、双阳朝阳片区等工业园区功能配套,优化企业用工及发展环境,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依托新的园区载体,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及有利于产业层次提升的大、高、新项目,优化工业结构。二要加快产业集聚。加强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抓好与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努力寻求合作商机;主动承接台湾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引进关联度高、创新力强、带动性大的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机电设备为主的机械机电产业和精密五金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加快集聚。引导扶持鞋服箱包企业壮大规模,推进陶瓷树脂产业整合与提升,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力促已引进企业投建达产,争取新投建企业10家、投产20家,新开工工业厂房30万平方米。三要增强竞争能力。引导扶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申报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推进众志金刚石、佳泰数控、文统光电等10个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兼并重组、改制上市,争取1家企业成功上市、2家企业完成股改。建立健全品牌培育机制,争创全国驰名商标1件、知(著)名商标3件,创建1个名牌产品,争取通过贯标认证企业3家。

    (二)突出拓展延伸,培育现代服务业亮点。坚持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转变提升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交通节点和生态资源,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拓展发展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一要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依托区域及周边重要道口,加快双阳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推进泉州工业产业集群物流配送中心、嘉太酒类饮料配送中心运作。加快物流主体培育,支持中宁、中亿钢材市场发展壮大,推动现有物流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和延伸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要积极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坚持在规范中促进发展、在理性中实施开发,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要突出生态宜居特色,建设一批环境幽雅、品质优良、配套完善的高尚居住、绿色生活小区,提升房地产业竞争力,争取全年新开工房地产面积34.1万平方米、竣工35.2万平方米。三要鼓励发展商务楼宇经济。完善中心区商业规划布局,着力引进知名购物广场、大型超市、餐饮名店和品牌连锁店,促进商贸流通业向专业市场、品牌专卖、特色经营转变。支持红星美凯龙(华祥店)发展,完成洛江中心商城建设并投入试营业,力促家居建材行业集聚发展。促进天运商业中心广场、新恒盛汽车城等项目和比亚迪等汽车4S店加快建设。推进大华、和诚等企业总部建设,充分发挥洛江籍在外企业家联谊大厦的作用,引导在外企业总部回迁入驻;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企业建设“小总部”区。致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引进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项目。

    (三)突出生态宜居,打造泉州城市花园。把城市建设作为促跨越、树形象的战略平台,主动对接厦漳泉同城化发展和现代化泉州建设,致力推进中心城区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规划修编要更科学。突出规划先导作用,深化提升洛江区空间发展规划,认真做好西环路双阳段修建性详规及万虹路塘西至新行政中心景观规划,进一步提高区域内控规的覆盖面,调整优化空间发展布局。超前做好景观工程、商贸设施等公共设施规划和各片区城市设计,精心规划实施每一项城市工程,让城市在调整完善、精雕细琢中优化美化、彰显魅力。片区改造要更有力。把片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万安片区和沿万虹路两侧用地“退二进三”,力促4宗以上收储项目加快运作。加快七个片区城市化改造步伐,推进各片区安置小区建设,重点抓好十八坎山综合治理及后埭社区城市化改造项目,抓紧启动中部综合功能片区开发建设,争取动工建设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及基础配套设施,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功能配套要更完善。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抓好“五大攻坚战”项目建设,实施区级重点项目63项,总投资224.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8亿元。配合做好福厦高速公路复线罗溪段和泉州北迎宾大道拓改工程洛江段建设;加快区域“三纵六横”主干路网建设,动工建设西环路、万虹市政道路拓改二期工程,完成阳江路、新城路和双阳阳光南路建设,基本完成马甲至仙游园庄道路、仙公山下行道路、万虹路马甲至义山村路段拓改工程建设,做好经六路、经九路和罗溪西环路建设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市级完善城区公交系统,建设机电产业园和双阳物流园区公交首末站。加强城区供水、供电、排污、路灯等市政设施建设,完成罗溪自来水供水工程和马甲应急自来水厂建设,动工建设八峰水库。人居环境要更优美。完善查处“两违”工作机制,严查未批先建、批后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规划权威。巩固创建文明城区成果,学习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加大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力度,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强化“五乱”治理,提高城乡保洁质量,切实改善生活环境。整合区域内名人、名山、名桥等资源,在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品牌的同时,形成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要加快仙公山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北大门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步伐,推进阳光花博园等项目落地与建设,大力支持配合泉州植物园建设,加快构建集娱乐健身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

    (四)突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繁荣进步。坚持固农强基不动摇,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一要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效益。认真落实各级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争取完成粮食总产量3.08万吨。加强副食品基地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争取新增各类特色农业基地800亩。鼓励发展都市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争取新获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进一步扩大泉岩茶业、绿宝食品、东西塔净菜、河市槟榔芋、虹山红心地瓜等品牌的知名度。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引进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二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持续推进马甲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河市旧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启动旧镇区安置房和镇行政中心建设,完善镇区基础配套。稳妥有序推进罗溪镇区改造,加快建设镇区西环路,促进镇区向环镇路两侧发展;加大虹山乡环境整治力度,完善集镇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三要加快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完成4500亩中低产田改造,实施4座小(二)型以上水库、1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加强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级改造农村公路26公里,实施6个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河市镇7个村自来水管网,新建户用沼气池200口。整顿帮扶6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改善村(居)主干待遇,提高村级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集中力量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化“家园清洁行动”,全面建设绿化美化亮化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突出统筹协调,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以构建和谐洛江为目标,落实民生宗旨不改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一要大力强化民生保障。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争取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人。推进各类保险扩面,继续开展农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持续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强化群众医疗保障;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90%以上。健全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慈善救助和优抚安置工作。完成金秋家园颐养中心建设,稳步提高农村低保、孤儿养育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深入实施“造福工程”,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二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巩固科技创先和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申报、实施各级科技项目65项。加快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公办完中校二级达标升级,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和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泉州第十一中学综合楼等校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经贸学校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工作,提高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完成洛江区医院病房大楼建设。坚持不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加快完善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马甲镇新庵库区移民文化活动中心和7个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新(改)建16家农家(社区)书屋,提升、改造10个村(社区)灯光篮球场,加快职工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抓好文化遗产保护、馆藏档案数字化和地方志编修工作。三要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努力保护青山绿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完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循环示范工程和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持续抓好环保创模复查迎检工作,扎实推进重点流域、近海水域和小流域环境治理,加强洛阳江河口湿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城乡“四绿”工程,加强绿道网和公园绿地等城区重要节点的景观营造,加快岩山公园建设,完成抚育造林5000亩。科学合理配置建设用地,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清理闲置土地。四要大力维护安定稳定。深入实施“六五”普法,深化“平安洛江”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好信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等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加大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物价监管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和“两个主体”责任,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依法保护归侨、侨眷、侨胞和台胞、台属、台商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持续提高双拥共建水平,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六)突出提速增效,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当前,发展的重任、竞争的形势、群众的期盼,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牢记职责,敬业奉献,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一要群众至上,建设为民政府。强化宗旨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尊重民意、符合民心。认真贯彻省、市工作部署,投入2.39亿元,扎实抓好23件3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一批民生工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及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扶持企业良性发展。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二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抓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复议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通过的各项决定和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落实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委员调研成果。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方监督。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完成村级换届工作。三要勤勉务实,建设高效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简化办事程序,提升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严格行政效能考评,完善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机制,大力治理“庸懒散”行为。努力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检查评比活动。发扬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实施工作计划倒排、工作成果倒逼和“一线工作法”,加大落实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四要严格自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按照《廉政准则》要求,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等各项制度,健全教育、监督和惩治相结合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将有限的财力向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倾斜。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对项目审批、资产处置、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治理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营造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肩负着时代使命和人民期待,我们满怀创业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心。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富民强区为己任,凝心聚力,高歌奋进,为开创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建设新局面,加快实现洛江新一轮跃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洛江经济开发区扩区:洛江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底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原有万安开发区、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9年7月,根据省领导到洛江进行“四个专题”调研时的指示精神,结合《泉州市总体规划》布局,洛江区着手进行洛江经济开发区的扩区工作,在原有13.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区9.87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增至23.21平方公里。开发区扩区区域中,河市西片区(5.54平方公里)以发展五金机电制造业为主;河市白洋片区(4.33平方公里)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争取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展销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2010年12月,开发区扩区正式获省政府批准,目前扩区各项工作正加快推进。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批,其职能是为企业提供产研结合平台,引进博士后在企业开展科研、开发和综合研究。国家对博士后从进站到出站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并给予相应的待遇及考核。经批准,2011年6月,我区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阳光国际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第一批博士后进站已在申报中。

    3、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明确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具有地域不可更换性,离开该地域生产的同类产品将不具有这些特点。2011年9月,我区“虹山红心地瓜”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三纵六横”:“三纵”即万虹路、滨江大道、西环路三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六横”即泉州北迎宾大道(324国道)、阳江路、经六路、经九路、河市站至西片区道路、惠女水库南岸道路等六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是一项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在筹资上,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在待遇支付上,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方式。2009年12月,省政府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2011年,省政府要求全省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并将此项工作列为2011年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

    6、“两项督导”:即“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二者合称“两项督导”。

    7、药品零差率销售:指药品在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前提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药品实际购入价格不加差价直接销售。

    8、“卫片”执法检查:指国土资源部门运用卫星遥感监测影像等手段,对被监测地区上一年度内新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主要目的是准确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9、建设权益拍卖:指对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权利与利益的拍卖。

    10、回归工程:政府以乡情为纽带,动员和吸引在外经商的本籍乡贤带着资金、项目和先进文化等到家乡投资创业、参与公益事业等,以此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工程。

    11、第三方物流:指生产经营企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2、厦漳泉同城化: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厦漳泉三市的发展所需、利益所系和责任所在。2011年7月,厦漳泉首次党政联席会议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启动同城化规划编制,推出同城化启动项目。9月8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签订,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三市同城化合作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主要思路以及保障机制,共同推进规划同城化、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发展同城化、公共服务同城化、要素市场同城化。

    13、门前“四包”:①包市容卫生:责任单位做到门前责任区无乱丢、乱泼、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堆等行为;②包绿化美化:责任单位应维护门前责任区内花草、树木、花坛、绿地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制止损坏绿化设施、花草树木及占用、污染绿地的行为;③包公共秩序:门前责任区内机动车、自行车停放划线定位,摆放整齐,禁止乱摆乱卖、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行为;④包公共设施:在门前责任区内禁止和制止违规占道作业,损坏市政设施等行为,保护门前的道路设施。

    14、“五乱”治理:指治理垃圾乱丢、摊点乱摆、工地乱象、车辆乱停、广告乱贴的行为。

    15、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指国家人口计生委为评价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制定十项标准,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优惠政策、技术服务、硬件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群众满意程度、群众对人口计生知识的认知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和政策符合率指标、信息化应用水平”,经过现场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制定标准的地区,授予“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荣誉称号。

    16、“四绿”工程:福建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决定在2010-2012年启动全省“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项绿化工程建设,简称“四绿”工程。

    17、一线工作法:即要求干部下移工作重心,前移工作关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情况在一线掌握、任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督查在一线见效,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