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在洛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3-12-27 11:02 浏览量:1
 

政府工作报告

20131226在洛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洛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洪飞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2013年:有为应对 奋力攻坚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201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中攻坚、在挑战中突破、在考验中奋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总收入13.32亿元,增长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亿元,增长13.6%,较好完成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转型、调结构,产业发展更具实力。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主题,力促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转型提升,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继续服务和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开展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等九个专项行动,扶持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80.8亿元,增长14.5%;实现外贸出口4.78亿美元,增长8.8%。持续建好工业载体,启动河市西片区一期机械园基础设施建设;华大科技创业园完成“三通一平”,部分入园企业动工建设;五金机电产业园完成生活配套工程建设。新投建企业26家、投产16家,新建工业厂房28万平方米。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六连冠,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31项,3项省“百项千亿”重点技改项目竣工。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7项,申请专利252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企业2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市级管理创新示范企业6;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0家;通过贯标认证企业4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1件、知(著、驰)名商标认定19件、省名牌产品认定3件、省级新产品认定2件,新增场外、境外上市企业3家。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实施第三产业项目42个,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7%,增幅为近年最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增长15.5%。商贸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大润发等大商超良性运营,宏益·奥特莱斯项目动工建设;成功引进一批汽车销售项目。引导一批高品质小区建设,南山墅、三盛四季公园等房地产项目进展良好,新开工房地产62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39.18万平方米,销售额26.97亿元。一批生态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泉州植物园完成核心区土地征用和入口景观区建设;仙公山风景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楼宇经济发展潜力初显,洛江小总部经济区进入征地阶段,动工建设万安中心区商务楼,大华企业总部启动建设。金融业加快发展,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成功进驻,中国银行增设万安支行,建设银行增设双阳支行,新组建典当行1家,获批金融服务公司、洛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各1家。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6.9亿元,完成粮食产量2.8万吨。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获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申报省、市农业发展项目1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2家。新增特色农业基地800亩,林下种养企业达15家、面积660亩。农业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投资700元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座、山围10;省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八峰水库开工建设。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建设、重管理,城区形象更有品位。围绕洛江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以城建带产业、树形象、促民生的思路,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9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展良好,城区面貌持续改观。城区空间进一步拓展。深化提升洛江区发展战略规划,抓好中心城区路网规划整合、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规划提升,抓紧市政、交通、景观等专项规划编制。做好万安、双阳片区的商贸业集聚区布点规划,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片区开发,滨江大道四期安置小区完成建设,加快建设阳江、后埭片区安置小区。扎实推进“退二进三”,完成万安、双阳片区工业用地收储2宗、公开挂牌出让2宗、动工建设1宗。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积极配合做好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工作,完成房屋征迁6.01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0.2%;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万虹市政道路拓改二期4.4公里,全长15.2公里的洛江区西环路动工建设。铺设供水管道4.3公里、雨污管网6公里,建成天然气管道26.22公里,配合做好西气东输洛江段工程征迁和北渠洛江段改造。配合完成田边220千伏变电站、87公里10千伏电力线路建设和23个变台区改造。新增和调整优化3路公交车。岩山公园启动配套设施建设。城区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制止“两违”力度,查处违建行为607起、拆除2.98万平方米。深化“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福厦高铁沿线洛江段整治。完成中心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5.64公里、路灯改造建设9公里,实施中心绿地50处和立体绿化建设2500平方米。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强化市容市貌整治和城区卫生考评,营造整洁、文明、规范、有序的城区环境,顺利通过“创卫”复审和“创城”初评。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基础、强后劲,发展平台更为坚实。坚持不懈地完善发展条件,统筹促进城乡协调进步,共同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程跟踪,密切督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促项目实施。162个“五大战役”项目完成投资53.9亿元,51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8亿元,省、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7亿元,增长20%招商选资扎实有效。充实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民企项目对接会、第十七届9.8投洽会、全省首届侨洽会等招商活动,成功策划9个项目上台签约,总投资28.3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提高履约率,完成市下达的开工目标。实际利用外资4510万美元,增长10%城镇建设加快步伐。把握省、市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机遇,持续促进小城镇改革发展。马甲市级小城镇建设41个项目完成投资6.8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0%21个项目已竣工。河市镇加快建设旧镇区改造安置房,动工建设新镇区安置房,洛阳江流域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开工。罗溪镇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安置小区、自来水供水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虹山乡完成漈溪溪堤整治和观瀑景区1.5公里道路整修。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投入1700多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南塘梅岭、俞大猷公园-田格里拉两条美丽乡村游线路。鼓励农民装修“裸房”144幢,拆除闲置、废弃和危旧房135幢,完成危房改造251户。提级改造农村公路21公里,实施8个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投入补助资金400多万元,建立和落实“一清一保一机制”,严格卫生考评,农村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民生、保稳定,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始终把重民生、谋民利、解民忧放在重要位置,强化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营造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44元,增长11.5%。新增城镇就业753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26人。4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顺利完成,有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险”扩面参保率均超额完成任务,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增加政府配套资金68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缴率达96.1%,基础养老金待遇每人每月提高至65元。发放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补助金343.43万元;发放退休干部职工住房补贴269万元。累计投入2546万元加快703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67万元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和农房保险,实施造福惠民安居工程88户。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临时生活补助金1039万元、各类优抚安置费410万元、贫困残疾人补助金203万元;开展慈善救助1450人次,发放善款351万元,成立马甲镇慈善会。帮扶7个不适应村、经济欠发达村和少数民族村,落实帮扶资金344万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教育部评估认定,泉州第十一中学、奕聪中学实现省二级达标;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921.3万元,更新33部国标校车;投入450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和配套设施建设,来洛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泉州实验小学洛江校区、福建经贸学校等项目动工建设。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投入,完成区医院病房大楼主体建设,成立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洛江分院;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科学有效防控以甲型H7N9为重点的传染疾病。持续完善群众文化体育设施,完成区职工活动中心、1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示范点、26家职工书屋建设及20家农家书屋改造提升,建成2个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和10个村级灯光篮球场;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实物征集、布馆和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试点工作。拓宽双拥共建领域,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认真抓好全民健身、地方志编修、侨台外事、档案、老龄、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适应征兵时间提前等新要求,顺利完成征兵任务,兵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现场验收。申报和实施市级节能循环经济项目6个,抓好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累计造林绿化10036亩,封山育林1.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980亩、补充耕地700亩。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检查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落实卫片执法检查任务,严格土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管理创新全面加强。持续推进“平安洛江”建设,建立全区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完善治安巡逻防控体系,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三率”稳步提升。落实信访工作机制和领导接访制度,妥善调处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法律援助和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首获省级法治先进区称号。巩固提升“国优”成果,全力治理人口计生“三高”问题,全区人口出生率14.56‰,政策符合率89.1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整治百日行动,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发展城区”创建成效明显,万安街道、河市镇创建省级“安全社区”通过验收。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和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抓好“菜篮子”工程,严格食品安全和价格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作风、增效能,服务质量更趋优化。坚持群众路线,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意识,把“谋发展、改作风、提素质、促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勤政有为。扎实开展“增强忧患意识 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坚持“四下基层”,主动深入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做好“金改”、“综改”等上级政策的对接落实,制定实施扶持产业发展的18份文件和一系列措施,落实各项扶持奖励资金6500多万元;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通过“两证”抵押、企业续贷周转金等方式帮助企业新贷、续贷50.9亿元;加强劳务对接和用工服务,帮助企业新招员工6973人。落实区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协调会和调度观摩通报等机制,制定实施《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九项措施》,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累计新增政府项目贷款6.08亿元、续贷1.47亿元;获批用地1963亩。简政有效。继续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审批时限至法定工作日的40%以内,窗口即办率提高到70%以上,承诺件提前办结率98.74%、按时办结率100%。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做好第八轮97个行政审批项目的优化工作。持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整治庸懒散奢行为。执政有章。认真落实《监督法》和福建省《实施办法》,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6件、政协委员提案82件,按时办复率100%。坚持依法行政,抓好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复议等工作。深化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95廉政有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梳理职权项目目录2740项,排查廉政风险点11979个。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管,确保权力依法依规运行。坚决落实“八项规定”,严控一般行政性支出,开展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清理,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打造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积累了弥足珍惜的经验。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驻洛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洛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最明显的差距是经济总量在全市最小,财政实力相对较弱,资金保障压力较大。最突出的瓶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不多,企业应对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产业过于依赖房地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重道远。最尖锐的矛盾是城区功能配套仍不完善,与中心城区的定位不适应;招商选资难度大,优质项目落地慢,与打造特色产业体系的目标不适应。最艰巨的任务是项目推进难度大,安征迁等要素保障问题突出;改善民生条件、增强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统筹任务繁重;社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维护和谐稳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最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个别政府部门和少数干部中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律己不严的现象,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凝聚力仍需提高,机关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以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措施、积极的态度,坚决加以整改,全力完善提高,更好地推动洛江进入发展快车道。

奋战2014年:转型提升  跨越发展

加快建设泉州城市花园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区已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上升期,必须牢牢把握,主动作为。当前,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环境总体趋好。我省围绕“三个必须”目标,加快“三个更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提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建设富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的先行省份,必将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我市加快建设“金改区”、“综改区”,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正掀起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的热潮。特别是随着泉州城市东拓,市委、市政府支持我区开发建设洛江新城,我区的优势和潜力进一步显现,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发展前景更为美好。为此,我们一定要科学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全力赶超、奋力崛起,推动洛江新一轮跃升!

2014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区委部署,坚持转型提升、跨越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务实有为的措施,力促产业发展渐成体系、品质城区初具规模、群众生活幸福平安、社会管理和谐有序,为加快推进泉州城市花园建设而努力奋斗。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总产值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农业总产值与2013年持平;公共财政总收入14.79亿元,增长1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2581万美元(验资口径),与2013年持平;出口商品总值5.06亿美元,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3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2640元,增长9.5%。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展新型工业,以有力的支撑壮大经济总量。倍加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培育高新产业,逐步建设“项目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园区精益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工业在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培育链条和集群。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需求延伸服务和产品配套,加快形成产业链。着力培育机械机电产业发展,促进华大超硬材料、伊思特新材料、日旭精密机械二期、福建烟草机械、世创机械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百亿产业集群。密切跟踪服务,争取新投建工业项目20个、竣工投产15个,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注重导向和品质。深入实施培大育强工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力度,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做好品牌创建、改制上市等工作,争取申报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建立区商标品牌培育数据库。落实各级关于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帮扶措施,继续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转产盘活。用好上级关于创新开放开发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外贸骨干企业创建自主出口品牌,开展自营出口。大力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抓好载体和招商。加快洛江经济开发区河市西片区建设,进一步做优华大科技创业园、五金机电产业园、双阳朝阳片区、河市霞溪片区等园区配套,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招商吸引力。创新招商思路,加大招商力度,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载体基础和人缘基础,盯住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等产业转移活跃区域,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项目。扎实抓好“三维”对接,深化“回归工程”,做好各类经贸活动签约项目的协调服务和跟踪落实,促进项目早日到资和落地。

(二)拓展三产规模,以多元的业态激活发展潜能。利用我区的优势条件和资源禀赋,突出规模化、差异化、生态化,补齐三产短板,构建环湾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商贸流通行业。支持现有商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商贸业繁荣。优化中心区商业布局,打造商贸综合体。加快宏益·奥特莱斯、天运商业中心广场等商贸项目建设,引导一批品牌汽车4S店连线布局,形成特色商圈。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推进双阳物流园区运作,力促已引进的重点物流项目加快投建和运营。打响休闲旅游品牌。以仙公山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北门和泉州植物园加快建设为契机,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主体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旅游项目。加强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与推介,策划精品旅游和城郊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以阳江文化产业园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富有竞争力的文化创意项目和企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打造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名片。建好生态宜居地产。依托优美的山水风光、宽裕的生活空间、便捷的交通条件,抓好城区“退二进三”,引进有品位、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环境幽雅、配套完善、绿色宜居的精品楼盘。合理利用丰富的低山丘陵资源,引导开发建设养生医疗、养老康体、娱乐休闲等地产项目。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争取全年新开工房地产56万平方米、竣工37万平方米。做足楼宇经济文章。加快建设洛江小总部经济区和万安中心区商务楼,力促洛江籍企业家联谊大厦招商项目入驻;鼓励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和工业设计、软件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尚东国际入驻项目发展壮大;努力拓展金融产业规模,争取新的银行机构来我区设点,加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股权投资等金融或准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生态。

(三)彰显宜居主题,以更高的站位打造品质城区。主动融入泉州环湾、向湾、同城发展大局,加强城区规划提升、功能完善和科学管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打造环湾都市美丽新区。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城区扩容。围绕洛江发展战略规划,抓紧修编、完善片区控规、详规、城市设计,做好重点片区和重要地段规划方案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积极转化规划提升成果,实施“南接、中聚、北优”策略,加快洛江单元控规编制,统筹运作一批高端城建项目,促进中心城区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以规划统领全局、指导建设、带动发展,严厉打击“两违”,确保规划的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集聚功能,完善城区配套。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62项,总投资258.2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63亿元。坚持交通先行,持续建设和完善“三纵八横”主干路网,继续配合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加快洛江区西环路建设,动工建设坛顶隧道,规划建设区域内部快速路,加密万安、双阳中心区和各工业园区市政道路。统筹城区水电、燃气、通讯等综合管网建设,进一步解决城区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保障排污设施安全运行,加快推进洛江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光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施“三网融合”和光纤入户。改造升级城乡电网,配合抓好58公里10千伏电力线路建设。加快改造更新,细化城区管理。持续推进片区城市化改造,加快十八坎山项目运作和各安置小区建设,抓好腾空用地的项目策划、招商和建设,带动片区繁荣。促进万虹路两侧企业“强二进三”,引导“两高一资”企业转型转产,集约发展金融、物流、商务、信息等现代城市产业。完善通讯、文化、娱乐、餐饮等公共配套,集聚更多人气。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点线面”攻坚,继续打造一批样板小区和绿化、美化、亮化精品。重拳整治城市环境,常态化清除城区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和“牛皮癣”,有效解决脏乱差和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大力改善城区面貌。加大文明城区创建力度,确保通过新一届省级文明城区总评。

(四)坚持绿色发展,以长远的眼界建设秀美家园。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兼顾现代农业、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发展,建设富有山水景致、乡村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家园。培育现代农业。用好省、市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各类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壮大,继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抓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和营销,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发展林下种养产业,结合乡村游、农家乐等载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争取申报和实施市级以上星火科技项目10个,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个。加快八峰水库、市田水库建设,完成3座小型水库和1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力促城镇建设。落实各级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建设,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要深化马甲小城镇改革试点,加快湖景豪园小区、旧镇区改造安置楼和家居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城郊旅游项目开发;加快河市新、旧镇区安置楼和银河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洛阳江流域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溪堤整治、慢道建设和景观营造,提升镇区品位;启动罗溪西环路建设,完成沈海复线安置小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拓展镇区空间;推进虹山观瀑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集镇繁荣。打造美丽乡村。实施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深入抓好农村环境卫生和“裸房”整治,促进村容村貌持续改观。建设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完善沿线景点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政策、资金、项目等多形式扶贫,真正让农村变样,农民受益。同步抓好美丽社区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巩固生态优势。完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认真抓好循环经济、节能工作和重点减排项目,持续推进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综合整治。以创建森林城市为载体,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强洛阳江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建设省级现代林业(花卉)生产示范区,打造“带、网、片”相连,富有色彩变化的森林景观。加强闲置土地、厂房的整理和挖潜,鼓励企业“增资不增地”,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

(五)重抓和谐稳定,以务实的作为构建幸福洛江。始终密切关注民生民本,把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作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努力营造富足、平安、祥和的社会氛围。增进民生福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就业,推行“村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争取转移农村劳动力2200人,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持续推进“五险”扩面和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济、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和落实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推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推进社会保障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抓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石结构房屋改造,扎实推进“造福工程”,妥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完善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增量,投入7865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3.35万平方米,推进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双阳中心小学和福建经贸学校等项目建设;巩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果,改善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设施,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力争实现教育强区目标。加快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确保区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深化与市级医疗资源的对接合作,鼓励开办高端化、差异化、有专业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基层文化体育设施,抓好农家(社区)书屋和10个村(社区)灯光篮球场建设,推进7个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7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示范点建设;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抓好全民健身、文化遗产保护、档案信息化和地方志等工作。优化社会治理。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并向有条件的村推开。健全立体型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提升综治“三率”。深入实施“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抓好人民调解工作,持续提升法律援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实效。落实信访工作机制,大力化解信访积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衔接落实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安全发展城区”建设,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推进消防网格化管理。强化市场保障供应和食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强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管理,依法维护归侨、侨眷、侨胞和台胞、台属、台商的合法权益,支持华侨农场改革发展。持续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提升双拥共建水平。

勤政廉政 注重形象 

全力服务富民强区大业

在应对新形势、承载新使命的重要阶段,在转型提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全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在建设泉州城市花园进程中体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牢记使命,改革创新。认真研究、对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各级关于深化改革的部署,推进我区重点领域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打开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扎实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支持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事权继续向乡镇下放,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稳妥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机构改革工作,赋予试点镇相应的管理权限。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配套政策,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深化文化、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牢记宗旨,为民惠民。把依靠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扎实抓好4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一批民生工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坚决落实上级关于减轻社区、企业、农民负担的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把服务企业作为常态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壮大实体经济保驾护航。把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作为自觉行动,继续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多到项目建设现场和基层中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内在需要,完善聚才机制和服务措施,营造良好的留人环境,使洛江成为各类人才安居乐业的热土。

牢记本职,立说立行。对照全区年度目标和本区域、本单位工作任务,细化时间节点和具体责任,确保逐项落实,件件兑现。坚持重要工作通报制度,及时督查督办,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区、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水平,营造高效、规范的办事环境。继续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持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强化绩效考评和问责问效,大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办事能力和整体形象。

牢记底线,清正廉明。扎实抓好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提升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新一轮惩防体系建设,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重点抓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从严要求,以整风的精神查摆存在问题,狠抓整改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氛围。

各位代表!春潮涌动风帆举,跨越发展正当时。让我们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力量,振奋精神,砥砺前行,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好的作风开启泉州城市花园建设的新征程!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百项千亿”重点技改项目:201210月,省发改委提出三项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一项是建立技改项目储备库,实施“百项千亿”投资计划,对“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省共313项、总投资1650亿元)视同省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2 “科技小巨人”企业: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科研力量,积极开展研究开发,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20137月,我市出台《关于在全市重点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若干意见》,计划至2015年,培育发展500家以上科技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助推民企“二次创业”。

3、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业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

4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在实现“双高普九”之后,于2006年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2012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后,我省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县督导评估。201311月,我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接受国家教育督导评估组实地检查,并以高分顺利通过评估认定。

5、计生“国优”:即“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是国家人口计生委为促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质提速、提高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而开展的一项评先活动,该活动于2003年起开展,共设10个重点评估指标。我区于20131月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6、“金改”:即金融改革。20121221日,泉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市“金改”的主要目标是: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完善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着力拓宽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渠道,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着力支持薄弱领域发展,促进泉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综改”:即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201212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泉州市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若干意见》,批准泉州市为全省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推动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对提升民营经济产业层次等十个方面具体工作及强化组织保障进行了部署。

8、“三个必须”: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必须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保持比全国更高一点的发展速度;必须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9、“三个更加”:201111月召开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宏伟目标,贯彻了中央对福建的要求,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成果全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10、“三维”对接:即中央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项目对接。

11南接、中聚、北优:洛江区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整体空间策略。“南接”是指南部城区在交通、功能上与泉州中心城区更加紧密对接,更加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在城市整体发展上强化中心城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中聚”是指在城市发展空间上,向洛江新城集聚发展,打造洛江新的城市发展区。北优”是指以生态为先导,依托农业特色种植和大面积的自然山体,塑造美丽乡村形象,优化乡镇产业结构和整体城镇发展格局。

12、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13、“两高一资”企业:指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资源性产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