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在洛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4-12-30 16:29 浏览量: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2014年:务实有为 积极进取

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各类困难叠加的发展环境,区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提振信心,凝聚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下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43亿元,增长10.5%;公共财政总收入14亿元,增长2.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4.5%;工业增加值88.05亿元,增长1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75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30.17亿元,增长3%;农业总产值7.31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76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元,增长10%,基本完成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们以稳增长为重心,发展基础更为坚实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实施多轮驱动,以壮大实体经济为重点,坚持投资、出口、消费并重,有力稳住了发展大盘,增强了经济实力。企业发展总体平稳。实行区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工业生产调度等制度,帮扶企业健康发展。认真研究、对接各级政策措施,出台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等9份配套文件,兑现上级各类奖励资金8800万元。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提升竞争能力,应对外部风险,投资13.76亿元实施13个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其中9个项目列为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深入推进两化融合,5家企业列为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2家企业列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完善工业企业续贷周转金制度,强化银企对接,帮助71家(次)企业续贷5.73亿元;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运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3亿多元。持续拓展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华大科技创业园、五金机电产业园配套设施,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年新投建企业17家,投产12家。投资拉动扎实有效。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区56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积极配合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工程建设;西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沈海复线高速公路(罗溪段)竣工。提升改造农村道路25公里、电力线路58公里,新开通2条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污设施,新建污水管网2.12公里,清淤雨污水管道26.5公里。强力推进片区改造和城镇化建设,河市旧镇区改造一期安置楼已封顶新镇区建设商住楼4平方米,万虹路河市段拓改工程浮桥村安置楼竣工;马甲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投资7.18亿元实施10个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项目;罗溪镇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安置小区完成建设。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积极应对影响外贸出口的各种不利因素,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打造自身品牌,增强竞争能力。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举办产品展销活动,拓展市场份额。密切跟踪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及新办理进出口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外贸出口难题。通过努力,全年完成出口总额5.33亿美元,增长8%内需消费保持活跃。力促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及其他民生消费行业发展,支持大润发、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商贸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加速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4亿元,增长13%

我们以调结构为突破,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并重,总量壮大与内涵提升同步,促进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第三产业加速壮大。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通过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实施第三产业重点项目27个,完成投资16.31亿元。物流、汽车4S店等特色商圈初步形成,嘉太、新华都物流仓库建成投产,一汽奥迪华氏、上海大众元泽等一批汽车4S店投建或投入运营。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新开工房地产57万平方米,竣工39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23.64万平方米、销售额19.56亿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指导4家企业申报市商业模式创新典型示范企业。楼宇经济有序推进,加快洛江小总部经济区前期工作,推进万安中心区商业楼、大华企业总部建设,力促洛江籍企业家联谊大厦招商项目入驻,支持尚东国际入驻项目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持续升温,改造仙公山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位;成功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洛江文化周,开展“最美虹山行”、多彩河市美丽乡村游活动,推进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区实现旅游收入8.54亿元,增长15.6%科技创新加快步伐。申报各级科技项目70项,为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685万元。全面提升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水平,新增1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8家市级行业技术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成立1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市首批科技小巨人。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2个项目获省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申请专利214件,授权专利178。落实高层次人才政策,及时兑现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贡献奖。现代农业渐成规模。支持农村土地有序流转,4家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048亩,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落实各项支农资金5886万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建蔬菜、中草药智能温室(大棚)255亩,3家企业获批市级示范基地;指导17家企业、农户获批现代农业项目扶持资金1200多万元。林下产业发展迅速,被列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区),获批省级现代花卉生产示范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00万元,新建花卉标准温室(大棚)2.4万平方米设施苗圃300亩,花卉年产值达1亿元;林下经济产品获第十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2项金奖和第25届香港美食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实施洛阳江流域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八峰水库、市田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完成3座小型水库和1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改造中低产田4000亩。招商引资务实有效。出台《洛江区招商引资项目奖励暂行规定》,提升大招商、招大商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大项目好项目助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参加全省第四届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会和粤港澳、江浙沪产业链对接洽谈会、9·8投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策划生成民企对接项目17个,总投资22.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39亿元,合同项目开工率100%鼓励企业采用项目融资、境外上市、股权转让、并购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新批外资企业3家,增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增长113.1%

我们以促改革为抓手,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体制机制的优势和活力“金改”“综改”全面展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为有力,新引进招商、中信和民生3家银行入驻,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已获批。金融生态环境更为优越,开展各级各类信用评级,建立准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调查机制和企业融资需求服务跟踪机制,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农业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出台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意见,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启动外商投资网上在线审批,提高引进外资审批效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积极开展新一轮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职能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内资企业543家、个体工商户1568户。开展第九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9个项目共压缩审批时限111个工作日,5个项目梳理成即办件,23个项目取消65项申报材料。细化预算编制,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管理,实行预决算信息公开。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步伐。深化马甲小城镇改革试点,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增量返还、定额缴补”的财政管理机制,落实各类税费返还和拨补236万元创新转移人口管理服务机制,推行居住证制度,为5300名暂住人员办理居住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户口准迁条件,引导农村居民向城区转移。推广“(5+N)网上办事”便民制度,群众申报项目更为便捷。此外,土地保障机制改革、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工作也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们以惠民生为己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宗旨观念,将财政资金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密切关注民生改善和群众福祉。公共服务质量稳步提高。拨付1053.6万元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与助学政策,投入1070万元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工程;推进城乡学校扩容增量,投入8665万元新建校舍3.66万平方米;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建成招生,马甲第二中心小学、河市霞溪小学综合楼竣工,福建经贸学校新校区开始主体施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投入6000万元建成区医院病房大楼并投入使用;卫技队伍进一步优化,100%村卫生所完成信息化建设,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科学有序、有效防控H7N9。文体设施更加健全,新建、提升15家农家(社区)书屋和10个村级灯光篮球场,建成2个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10个市级全民健身点,建设14个村级文化活动示范中心及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点;“陈三五娘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进光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完成综治全球眼平台对接和14个小区光纤入户;实施无线宽带城市工程,开通734G基站。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安排宜居环境建设项目70个,完成年度投资15.54亿元。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590万元建设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取2014年美丽乡村建设省级以奖代补资金810万元。打造“俞大猷公园-田格里拉生态园”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新告村。安排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39个,落实资金1665.4万元。启动塘西、后埭、马甲旧镇区3个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扎实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共拆除“两违”建筑27.96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5%。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创建国家级生态区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完成造林绿化3980亩,封山育林1.8万亩;投入7604万元实施重点流域(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5个;投入2700万元开展惠女水库周边养殖污染整治。民生保障体系更为健全。落实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续缴率达95.1%,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80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2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资201.45元,共发放养老金1648.78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安置费889.69万元;落实第三批70周岁以上退休干部职工及历年去世人员住房补贴736万元。提升城乡低保水平,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52元提高至28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至470元,共发放低保金758.2万元。深入实施新农合制度,人均筹资标准达390元,参合率达99.9%。抓好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2.55亿元建设1418套保障性住房,发放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88.5万元;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00人。落实348万元帮扶7个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深化“平安洛江”、“法治洛江”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加强综治和安全生产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巩固提升了综治“三率”水平。深入实施“六五”普法,扎实开展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落实领导接访、信访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事项,成立全省首个区级人民调解应急基金,推行多元调解,及时调处矛盾纠纷。做好人口计生转型提升工作,衔接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加强计生优质服务和“三高”综合整治,人口自然增长率7.56‰。积极创建安全发展城区,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同时,侨台外事、民族宗教、档案、老龄、地方志、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全民健身等工作也扎实推进,成效明显。

我们以转作风为主线,发展环境更趋优越。大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质,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政府党组成员带头查摆整改“四风”问题,带动政风持续改进。深入开展进村入户活动,各活动单位共召开座谈会198场,走访群众4.78万户,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突出问题524个,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倡导务实之风,精简会议,清理领导小组等非常设机构188个,减少区级考核检查、评比表彰项目8个。突出为民导向,着力解决“办卡难、办证难”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持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整治庸懒散行为,提振精气神与创业激情。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区、依法行政。扎实抓好行政权力清理、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性文件清理、行政复议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出台《洛江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若干规定》,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9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按时办复率100%。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512条。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坚决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出台《洛江区区属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实施方案》等制度,“三公”经费比去年下降47%,完成办公用房专项清理整治,行政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点项目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发生。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积累的经验弥足珍惜。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奋发图强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驻洛部队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洛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主导行业不强,链条打造薄弱,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过多依赖房地产业;工业企业过于传统,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速度不快,村集体经济薄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建设仍然滞后,吸引投资能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难、落地慢。经济新增长点培育收效不大,缺乏稳定的支柱财源,保持高速增长较为困难,部分指标未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制约发展因素较多。受经济总量偏小、财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各项投入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优质公共资源缺乏,直接影响发展后劲和对外形象。社会管理出现许多新问题、新领域、新挑战,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会矛盾面临新考验。安征迁等要素保障难度加大,供地率偏低,遗留问题较多,信访维稳等工作情况复杂。作风建设任重道远。整治“四风”问题离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勤政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官不为、执政不严、落实不力的不良倾向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提振精气神、整治庸懒散工作不容懈怠。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深入整改,务求实效,凝聚强大的发展动力与合力,更好更快地推进富民强区大业。

 

奋战2015年:提振信心 进位赶超

扎实推进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前,我们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国家实施新常态增长战略,更加重视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国内经济基本面长期趋好。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支持福建开展自贸园区试点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我省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强大动力。我市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着力在全省打头阵,持续深化“金改区”、“综改区”及“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从我区发展前景看,受“环湾、向湾、同城”效应带动,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加突显,洛江建设与发展将开启新的篇章。为此,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积极作为,凝聚全区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强大合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按照省、市、区委全会的部署,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产业实力拓展提升,城乡建设再开新局,群众生活宽裕富足,社会环境和谐平安,加快建设富有竞争力、亲和力与创造力的泉州城市花园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农业总产值与2014年持平;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与2014年持平;出口商品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力促第三产业多元拓展,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针对产业发展实际,继续在推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上做文章,利用我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推进商贸业集聚发展根据新一轮洛江区战略规划,以建设商贸物流、专业市场、汽车4S店等为重点,在巩固壮大现有商贸业的基础上,引进一批名企名店和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在安吉路至万虹路河市段沿线打造功能互补、集聚力强的现代商贸业发展带。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及商务配套,减少消费外流。力促双阳物流园区入园企业投建投产,加快美桥宏益奥特莱斯、天运商业中心广场、恒冠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形成商贸业发展新亮点。推进旅游业深度发展利用各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仙公山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和泉州植物园、虹山瀑布、后深溪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完善景区道路、餐饮、娱乐、养生保健等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综合型转变。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主体,建设有品位、上规模的旅游综合体。依托罗溪省级森林公园及田格里拉等6个森林人家,发展森林旅游业。进一步整合美丽乡村游资源,提高服务能力,壮大具有洛江特色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推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利用我区相对宽裕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引导房地产业由投资型向刚需型转变。打好生态宜居品牌,支持开发商建设绿色、高端商住地产、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带动居家养老等健康产业发展。力促一批重点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房地产35万平方米、竣工38万平方米。推进楼宇经济加速发展。整合中心城区的楼宇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精品商务楼宇,培育新的生财点。快推进洛江小总部经济区、万安中心区商业楼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尚东国际、方圆大厦、洛江籍企业家联谊大厦等宣传推介,促进已引进项目尽快入驻。重点引进文化创意、金融证券、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注重引进准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等,促进金融业持续壮大,推动楼宇经济高端化。

(二)力促工业发展增量提质,培育实体经济升级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推进工业企业规模扩大,实力提升。持续壮大总量,形成产业集群。加大力度促进企业投建投产,争取全年新投建扩建企业34家,新投产企业20家。抓好新方圆照明等19个新建工业项目,跟踪督促华大超硬材料、福建烟草机械、伊思特新材料等8个续建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着力扶持机械机电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向百亿产业集群迈进。鼓励现有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技术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科技型、创新型、专业型”合作项目。加快洛江经济开发区河市西片区开发建设,完成西环路一期隧道及道路工程,动工建设二、三期道路,着手开展机械园土地平整。支持自主创新,加快转型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认定市级以上行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实施“数控一代”创新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嘉泰数控、培新机械、铁拓机械等示范企业建设,推动数控技术推广应用,带动更多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华益、旗牌王等电商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德信织造建立电商培训基地。引导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培育1家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品牌企业。帮扶小微企业,稳固发展基础。深入实施“万家企业成长工程”和“万家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力争完成100家成长型小微企业入库任务并予以重点扶持。组织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三年行动”,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深化协作配套和专业化分工,培育和认定一批“专精特新”标杆小微企业。贯彻落实各级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小微企业申报技改、专利、管理创新等项目和资金扶持。

(三)力促城镇建设扩容优化,打造精致宜居花园城。坚持走集约、宜居、生态的建设道路,把握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产城融合,继续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花园城区。高起点统筹规划建设。围绕新一轮《洛江区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片区控规等规划体系,确保我区纳入泉州中心城区范围的区域实现单元控规全覆盖。继续实施“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和“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推动人口、产业、项目向中心城区集聚,撑大环湾都市城区框架。统筹推进交通、能源、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区级重点项目65项,总投资258.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9亿元,进一步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和配套功能。继续配合做好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建设和联十一线、联三线、吉永泉铁路等前期工作,加快“三纵八横”主干路网建设,完善万安、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加快洛江供水服务大楼建设,动工建设西片区污水处理厂,完成罗溪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继续打造智慧城区,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加快主城区和中心镇区4G网络建设。高品位推进城镇发展。完善城市建设投入机制,围绕人口进城、产业培育、土地盘活等重点,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创新PPP等筹融资方式和市场化项目建设模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有效保障城市经营。持续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深化“三维”对接和对台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龙头产业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支撑城市经济加快发展。抓紧七个片区城市化改造,启动项目运作和招商,推进阳江、后埭、新南、塘西片区安置房建设,以高品质的城区面貌集聚项目、资金和人气。认真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部署,创新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以马甲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为龙头,同步推进河市、罗溪、虹山镇区扩容提升,实施一批小城镇建设项目,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和集聚能力的中心集镇。高质量实施精细管理。加强城市开发利用管制,节约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镇空间利用效率。持续深化“两违”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建设秩序。落实各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区创建成果,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的生态理念,抓好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等项目,努力维护生态优势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增能耗,组织实施8个以上节能循环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坚决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重点流域(近海水域)综合整治、第二批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和重要水源地等生态修复保护;积极配合市里抓好洛阳江整治和西岸景观提升。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城市排水、排污、绿化、环卫和美化、亮化工程,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完善城市管理机制,重点整治交通秩序,继续加强户外广告牌、报刊亭和占道经营专项整治,严格建筑施工和渣土运输管理,营造良好的城区生活环境。

(四)力促三农发展固本强基,建设富足和美新农村。充分利用我区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升“三农”工作整体水平。优化农村发展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级改造农村公路和电网,加快建设洛阳江流域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八峰水库、市田水库建设和1水库、1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马甲片区)建设和6个村级供水工程。抓好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继续落实挂钩贫困村和结对帮扶制度,开展7个市、区级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整顿帮扶,策划、生成一批脱贫致富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收增效。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争取培育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业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规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强化耕地保护基础上,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继续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设施农业和林下种养产业,新增铁皮石斛种植100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合作社实施加工流通项目,开展网络销售,密切产销对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打响洛江农产品品牌。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综合考虑各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及经济基础等因素,培育各具特色的个性乡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培育精品示范村、示范线,重点打造5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辐射带动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产业和项目带动,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设施农业、休闲度假、森林人家、家庭农场等要素结合起来,提升发展水平与后劲。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考评奖惩,促进农村卫生整治常态化,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五)力促社会建设高效有序,构筑宽裕安宁好家园。坚持走群众路线,多方着力,保障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力度,营造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依托企业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技能培训,认真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人。扩大“五险”覆盖面,加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衔接过渡,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城乡低保、“五保”动态管理,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实施百姓安居造福工程,加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统筹推进石结构房屋改造,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发展均衡优质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9000多万元抓好区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建设,完善教学仪器设备等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闽南师范大学洛江附属小学和福建经贸学校新校区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校际交流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跟踪督导,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创建教育强区,确保通过省级教育强区评估验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农合制度,将筹资标准提升至每人每年450元,参合率稳定在99.9%;力促区医院二级达标,深化与省、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对接合作,培育优质医疗资源;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办医,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卫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充分挖掘文化元素,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抓好省、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申报,筛选、推荐一批文化项目及企业参加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和“武术之乡”建设工作,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做好区文化馆建设前期工作,新建一批文化广场2个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所。继续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维护社会和谐平安。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继续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稳步提升综治“三率”。实施“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启动“七五”普法;健全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完善基层信访工作网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推行“阳光信访”,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扎实开展安全发展城区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抓好重点行业及领域专项整治,严防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实施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承载使命 优化作风

更好更快推进全区改革发展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已到了换档转型的特殊时期,改革创新已进入突破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一定要勇于担当使命,敢于直面挑战,善于自我提升,进一步转职能、改作风、优服务,为推进洛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尽职尽责。

1、以改革精神建设开拓开明政府。认真落实区委四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安排,继续把深化改革提上重要日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为重点,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设高效、规范、透明的行政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要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打造信息信用平台为抓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条通道”。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要以强化政策扶持、做好要素保障、消除投资壁垒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发展软环境,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土。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根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户籍、土地、财税、社保、住房等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镇人口、人才、商机集聚。生态文明改革要以保护环境、永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建立生态补偿、生态红线管控等制度,完善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把我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2、以服务意识建设亲民为民政府。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整改落实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把群众的期盼落到实处。要把“为民”记在心中,扎实抓好4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一批民生工程,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继续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继续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提高人才总量与层次;优化细化人才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留人聚才环境。要把“务实”落实到位,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进一步简化会议和文件,多到项目现场和基层一线解决问题,提高落实能力和工作质量。要把“高效”作为追求,落实大督查工作机制,密切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区、镇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水平和审批效率。

3、以法治理念建设守法守纪政府。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将“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基本行政准则,推进政务依法、公开、透明。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抓好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落实《洛江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若干规定》,坚持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

4、以廉洁作风建设清正公正政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扎实抓好新一轮惩防体系建设,大力构建防范腐败工作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突出抓好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运营,严格管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防范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贯彻落实《预算法》要求,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继续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抓紧抓好政府部门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强化绩效考评和问责问效,持之以恒开展作风整治,进一步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形成风清气正、业兴事成的创业氛围。

各位代表,发展没有终点,奋斗永无止境。让我们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机遇,有为应对复杂的发展局面,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务实进取,进位赶超,为早日建成泉州城市花园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具体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2.“闽八条”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48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包括8项措施,简称“闽八条”。

3.“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我国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持续创新,由科技部联合有关单位启动实施该工程,主要目标是将数控技术及产品与各行业的机械设备有机融合,实现机械设备的数字化控制,全面提升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5.5+N)网上办事便民制度5+N即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消防及其他事项,群众只要登陆福建公安公众服务网或泉州公安公众服务网,找到相应的“服务窗口”,并按照要求将所需材料通过扫描或照相等形式分类上传到业务模块,即可轻松完成业务申请。

6.“三免一补”:“三免”是免杂费、课本费、簿籍费,“一补”是对中职学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高中阶段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7.光网城市:通过光纤接入小区和光纤到户,城市居民在家中除了可以观看高清电视,高速下载电影外,还可实现同步影像和数据实时传递,获取娱乐、生活、学习、商务、安全等一体化信息服务。光网城市建成后,核心城区全部实现光纤接入,最高接入带宽达到100M,城市家庭接入带宽普遍达到20M以上。

8.智慧城市: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主要包括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生活、智慧社区、智慧网络等五大项内容。

9.“三高”综合整治是福建省人口计生委2013年为贯彻落实省委尤权书记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整治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高等问题。

10.安全发展城区是指扎实开展安全发展创建工作,并经泉州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考评验收通过的城区。建设安全发展城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企业安全生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1.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后被引申为完成某件事情最后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201312月,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12.“一带一路”:2013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

13.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英文缩写,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在降低政府债务的同时,拓宽企业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