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6-12-15 11:34 浏览量:1

区人民政府区长  苏汉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政府工作回顾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形势,锐意开拓,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十二五”规划和本届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为洛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五年,洛江经济再度跨越、实力再上台阶。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3亿元(预计,下同),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1%、增幅位居全市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7万元,比2011年增长43.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7.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2%、7.6%、6.8%、7.6%。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主导产业加快“传统”向“智造”转变,机械装备产值比重持续提高,智能制造产业年均增长19%以上,形成机械装备、纺织鞋服2个百亿产业集群。推动一批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139个、总投资415亿元,完成投资163亿元,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97个;五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是前三个五年投资总额的1.87倍。

这五年,洛江改革愈加深入、创新愈显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三张清单”编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注册登记企业3979家;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引进银行业金融、准金融机构5家。推进全方位创新转型,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引进华数机器人、翰宏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37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1个,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这五年,洛江城建更具品位、城乡更展新貌。坚持产城融合,主动融入泉州城市环湾、向湾发展,完成新一轮规划提升和万安、双阳单元控规编制;建成区面积达20.7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55%,比2011年提高4.8个百分点。实施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罗溪段及互通出口、马甲至仙游园庄交战公路、洛江西环路、万虹路和北迎宾大道丰洛段拓改等一批项目,“三纵八横”路网基本形成。推进城市化改造更新、道路绿化、街景整治,各类市政设施逐步完善。抓好马甲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河市旧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建设加快推进,罗溪、虹山集镇功能持续增强;建成一批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线、示范村。

这五年,洛江民生越有保障、社会越趋和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增加8614元,年均增长8.8%。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27个贫困村实施扶贫项380个,落实补助资金1328.2万元。投入13.66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223项,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荣获国家级生态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文明城区等称号,保持科技、教育、计生、法治、双拥等多项全国、省级荣誉。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围绕区委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提升、绿色发展和民生优先五个行动,着力攻坚、保稳、求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9亿元,顺利完成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突出精准应对,推动发展有为有效。目建设推进顺利。开展项目建设活动年、“百日大会战”活动,强化调度服、跟踪督查45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市级重点项目、“百日大会战”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泉州市区中心粮库等重大项目动工或加快建设。建立项目储备运作常态工作机制,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20个、总投资103.86亿元,策划生成工程包项38个、总投资9.97亿元。抓好要素保障攻坚,累计征地3475亩,征收房屋5.53万平方米,完成洛江监狱等项目征迁扫尾;项目用地用林报批依法、有序、有效;策划生成PPP项目4个,完成政府债券置换19.44亿元,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帮扶企业措施有力。常态化开展“促项目建设、帮企业发展”活动,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55个。完成各级各类惠企政策汇编并做好宣传贯彻,75家企业93个项目获得各级各类补助,兑现落实奖补资金6660万元。推荐110家优质企业列入市级中小微企业成长库。依托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智能制造、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研修班、培训班。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组织81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活动79场次,完成外贸出口5.3亿美元。用好工业企业续贷周转金、企业应急保障周转金,帮助企业转续贷7.8亿元;加强政银企司联动对接,帮助35家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招商选资取得突破深化“三维”对接,开展央企、国企、外企和民企100强走访活动,对接洽谈投资项目16个。持续加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产业招商力度,成功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28.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3C钻攻中心系列项目等顺利落地,台湾优良食品产业园等项目成功签约,有序展开前期工作。鼓励企业实施改制上市、股权转让、并购重组,新增场外挂牌交易企业1家。加强对接项目跟踪服务,近年来对接的55个民企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4.7亿元。

(二)突出创新转型,产业提升加快步伐。工业稳步迈向高端。重抓载体支撑,完成8000亩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规划,河市西片区机械园等园区加快建设、完善配套。数控机床、工程机械、轻工机械等行业发展势头趋好,嘉华智能科技、世创机械、翰宏科技等优质企业相继投产,嘉泰数控等一批重点企业逆势增长,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3%。强化企业自主创新,17个“数控一代”示范项目发挥龙头作用,一批纺织鞋服、卫生用品、工艺制品等行业企业加快实施“机器换工”;申报实施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2个;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3个,全区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82%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入选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企业8家,新获批省市各类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4个。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实施“第三产业发展年”重点项目20个,完成投资16.55亿元。落实鼓励汽车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汽车销售额增长80%以上。搭建中宏电子商务创业园、泉州国际商务城、马甲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平台,京东洛江服务中心入驻,网上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新增建筑业企业4家,总承包资质一级企业数列全市第二位,实现建筑业产值129.3亿元、纳税1.8亿元。加快完善旅游景区设施,配合推进泉州植物园建设,泉州野生动物世界、虹山石龙谷开园,仙公山4A级景区通过复核,形成休闲旅游精品线路5条,全区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10.1%。现代农业提质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投资2100万元新建设施农业智能温控大棚100亩。新村级油茶基地10个、种植油茶1215亩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2亿元,获评省市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开展洛阳江流域河市和马甲中小河流整治,投入4500万元完成洛阳江支流东溪安全生态水系试点项目建设;实施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河市、罗溪、虹山片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完成八峰水库、市田水库建设,除险加固重点山围塘8座。

(三)突出城乡统筹,宜居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统筹实施万安片区断头路打通、道路白改黑、夜景工程、绿化景观等市政项目,中心城区品位持续提升。洛江西环路二期、三期和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罗溪互通连接线动工建设,完成阳新街西拓等双阳片区市政道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兴泉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4.2公里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启动河市西片区污水提升泵站和罗溪镇小型污水处理站项目。实施“全光网城市”创建工程,新增320个4G基站;完成30个配变台区改造升级;基本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络建设及升级改造;促进“三网融合”,建成市级“数字家庭示范村”2个。城市建管齐驱并重。深化“环湾规划建设年”活动,30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47个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项目有序实施。鼓励引导实行货币补偿和异地安置方式,启动塘西、新南、后埭片区征迁扫尾工作。新开工地产32.46万平方米、竣工46.34万平方米。完成危房、石结构房屋改造60.65万平方米的年度任务落实创城、创卫常态化机制,建立完善卫生管理考评、制止“两违”、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等工作机制;依托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加强主次干道、市容市貌整治,开展“两违”综合治理攻坚月行动,完成市下达除任务的145%。生态保护成效明显。严格落实“河长制”,投入1.24亿元实施7个方面、32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第二批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治理水土流失5250亩,完成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4903亩。开展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乡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点,关闭养殖场364个(户)、拆除2.09万平方米。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提前完成淘汰黄标车、老旧车任务,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控制目标。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实施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7个;投入1572万元抓好1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后备、提升)村建设、22个市级“两村一带”项目,建设一批环境整治村、示范宜居村和市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深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巩固家园清洁行动成果。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43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公路安保提升25公里。

(四)突出民生优先,和谐局面持续巩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75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15人,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6个。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工作改革,健全“五险统征”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95.11%、99.9%。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体系等措施,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90 元、540元,累计发放低保金1625万元、各类救助金196万元;新建社区服务站4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个;建设农村低保户安居工程、“二女”户安居工程共55户,配租保障性住房464套。实施精准扶贫,超额完成年度400人脱贫任务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投入5200万元完成2.99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泉州外国语中学洛江学校、闽南师大附属小学、双阳第二中心幼儿园建设,马甲第二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十一中、奕聪中学省一级达标中学创建,完成全省书法教育示范区、4所“义务教育管理达标校”创建,中小学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与助学政策资金1873万元。夯实卫生计生工作。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520万元改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区医院病房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罗溪卫生院荣获省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马甲中心卫生院通过爱婴医院省级评审。积极扶持社会办医,福兴妇产医院等2家民营医院获批执业。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抓好性别比失调专项整治,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有新提升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全力推进洛阳桥“海丝”申遗前期工作改建虹山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新建中心村(社区)激情文化广场示范点4个、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和笼式足球场各1个、全民健身路径27条。组织参加全国武术之乡等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洛江”“法治洛江”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强化矛盾纠纷调解,推进法治、阳光、责任信访。规范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新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400个,综治“三率”稳步提升。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得到巩固。有为有效防御“莫兰蒂”“鲇鱼”台风,做好防汛防暴雨工作,灾后恢复重建扎实开展。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防震减灾、侨台外事、贸易促进、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支前、人防、打私、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突出提速增效,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提升为民服务实效。完成第十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改革,抓好事权承接、下放和调整,清理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项目,梳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35%以内,完成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建设。深化企业“五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简化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手续。完成电子证照库共享应用平台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顺利运行。提升依法治理水平。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142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自觉接受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加强行政执法、行政复议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严格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195件。落实府院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和预防职务犯罪。提升勤政廉政形象。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全面开展政府系统干部廉洁谈话,持续改进政府系统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下降17%。认真落实《问责条例》,强化效能督查、政务督查,严肃查处“庸懒散”行为,提振干部精气神。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监管平台、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和驻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省市驻洛各单位大力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在洛投资的创业者和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遭遇瓶颈;传统产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金融风险尚未彻底扭转;城市化改造任务重,城乡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仍待加强,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民生保障与群众期望存在差距;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维护稳定任务较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服务效能有待提升。这些困难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全区上下改革攻坚、奋发有为,实现转型跨越、赶超进位的关键时期,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开放大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级政策叠加效应,为我们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加快建设“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统筹“一湾、两江、两翼”空间发展,为我们推动产业提升、经济转型,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力、辐射力带来新的机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借势而上,奋力开创洛江发展新局面。

根据省、市决策部署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建设“新福建”要求,主动融入“五个泉州”建设大局,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开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城市提升、绿色发展、民生优先五个行动,加快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

主要奋斗目标是:在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力争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4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智造生态新城区基本成型,环湾城市地位更加凸显,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区。对接“中国制造2025”,融入泉州“两个打造”,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力争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市级以上制造业龙头企业20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个,打造产值超200亿元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建成全省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产业园。融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支出占增加值比重达2%、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以上。推动服务产业化与制造服务化,拓展商贸物流、汽车服务、金融保险、楼宇经济、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

(二)打造宜居新城集聚区。对接泉州“两个建设”,推进“南接北优”空间发展,推动城市跨路沿江、连片发展,促进山、水、城融于一体,努力建成泉州“海丝”新城的东北门户、魅力新区。着力横向联动,加快区域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力争建成区面积超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7%以上。强化城市产业支撑,规划建设一批创客街区、产业社区,推进产业、人口、现代服务集聚,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紧跟经济转型、创新创业步伐,优化营商环境,活化“海丝”基因,促进与港澳台侨的交流合作,彰显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新姿。

(三)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区。实施生态强区战略,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发展可持续,将洛江建成泉州的生态名片、百姓的城市花园。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促进的生态发展新模式。引导绿色、休闲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打造田园都市。推进一批旅游项目落地,建成集生态、休闲、文化、宗教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力争五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力争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4.02%,城区绿地率41.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四)打和谐平安幸福区。落实民生优先,坚持普惠性、保基本,致力补齐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均等化、可持续,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拓宽城乡就业和群众增收渠道,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持续推进精准扶贫,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扶贫帮困。推行现代化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2017年政府主要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的关键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工业增加值增9%;农业总产值与2016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出口商品总值4.3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重点推进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推动转型提升,力促产业提质增效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以质的突破引领新一轮量的扩张,努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全力做强智造基地。加快建设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推进河市西片区开发建设,完成霞溪工业区提升工程,完善华大科技创业园、洛江经济开发区三期等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扶持嘉泰数控、翰宏科技、嘉华智能科技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嘉泰数控二期及3C钻攻中心项目、铁拓机械改扩建工程、维盾电气电力自动化产品基地等建设,力促一批智能装备项目投产,争取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市级以上制造业龙头企业3家。加快整合、盘活可利用闲置土地、厂房,进智能装备上下游配套企业争取再落地若干优质项目促进全产业链条延伸和集聚发展。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双阳物流园区入驻项目投建投产,抓好锦芳阳光商业城、嘉太酒类等项目建设。推动泉州国际商务城尚东国际、现代华城、在外企业家联谊大厦等楼宇项目招商,支持中心城区工业厂房改造,引进培育创客空间、研发检测、融资租赁、创意设计、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推进各类电子商务创业园招商,扶持纺织鞋服等企业开拓境内外电商市场积极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机构,鼓励扩大金融服务网点,引导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推进万虹路两侧“优二进三”,继续引进品牌汽车4S店入驻,争取布局商品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新型业态。鼓励传统企业跨界融合,在现有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体验等新元素,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健康化新产业。支持天智合金、华普新材料等企业开发功能性专用材料、高性能环保材料,扶持德源轴承加快军工产品开发,引导支持信和新材料与哈工大合作的石墨烯项目进入产业化生产。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结合智能制造发展,培育智能家居、数字营销等业态。支持建筑行业骨干企业提升资质等级、拓展经营领域,发挥示范作用和规模效应。

(二)深化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发展动能。做好筑巢引凤和招才引智工作,广泛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发展新引擎。搭建创新平台。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领军人才共建技术研发机构,抢先嫁接源头创新,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转化。推动国家质检总局机器人检测试验研发中心项目落地,支持设立智能轴承研究院,引导嘉泰科技等企业创建平台,深化智能制造企业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福建智能研究院的对接合作鼓励重点企业牵头组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联合攻坚,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进重点节能工程,申报并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10个以上。争取认定市级以上各类企业技术(工程)研发中心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0个以上。鼓励和推广创新工场、虚拟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一批众创、众包、众扶平台和虚拟社区,拓展创新创业对接通道。推广创新应用。推进纺织鞋服、卫生用品、工艺制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引进应用智能装备、新型材料、先进设计,重点实施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推广20个市级示范项目;支持采购本土企业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和成套设备,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2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力争完成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个以上。加快建设质量强区,梯次培育商标企业,争取新创建省级名牌产品3项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引导,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加大产业投资,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增强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本集聚力。加强预警预测,敦促商洽银行金融机构,综合运用转让、核销、重组等多种手段,全力防范金融风险。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完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的紧缺人才;依托各产业园区,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扶持民办高校人才创业创新,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

(三)加快城乡融合,绽放城市新区魅力。主动融入环泉州湾“新城集聚”,实施“五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塑造与发展相匹配的城市环提速市政建设。续推动断头路打通工程,完成万荣街、万兴街等建设;动工建设朋虹街延伸工程和阳江路、新城路续建工程,加快洛江西环路二期、三期工程建设,进一步织密万安、双阳片区主干路网。做好泉州植物园入口道路、西环路至朋虹街延伸段、滨江路延伸段等前期工作,完成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罗溪互通连接线建设,配合做好兴泉铁路、联十一线、联三线(经九路)前期工作加大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力度,完善排污管网体系。建设110KV塘西变电站和10KV配电线路62公里,新增或增容10KV配变315台。加快“智慧洛江”建设,持续推进“三网融合”和光纤入户,实施无线宽带城市覆盖工程。推动城区扩容。按照产城融合思路,优化提升阳江新城、洛江小总部经济区规划成果,开展城市设计,全力推进塘西、后埭、新南等片区城市化改造,推动城市跨过北迎宾大道、沿洛阳江西岸北拓,撑大城区发展骨架。动工建设洛江小总部经济区市政设施,与华大科技创业园、塘西片区形成连片,引进智能装备产业研发、设计、检测、咨询、中试、科教等环节机构,培育建筑产业企业总部,建成泉州产业社区示范区。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力促中泱天成、世茂地产等12个重点房地产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居住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挖掘河市镇北片区特色和优势资源,规划建设特色小镇,争取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试点。抓好马甲镇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组织实施一批建设项目,通过新镇区连片示范建设和旅游产业带动,建设现代新型小城市。配合泉州市区中心粮库建设,规划建设粮油深加工基地,发展食品仓储加工业,拓展罗溪镇区规模。完成虹山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虹山乡集镇、旅游服务功能。扮靓城市容貌。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加强洛阳桥周边环境整治和道路建设,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完善中心城区功能配套,实施一批夜景提升、绿化景观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促进水电气、路灯工程和公用设施同步配套重视地下空间开发,推进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完善城区排水防涝体系。深化城市“两违”综合治理,推动“智慧城管”升级,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卫生考评工作机制,深化各类专项整治,巩固省级文明城区创建成果。

(四)倡导绿色发展,做足生态优势文章。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对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高品位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山水资源、森林景观、田园风光等优势,做好规划、完善配套、串点成线、打出品牌,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以“海丝”申遗为契机,挖掘洛阳古桥、仙公山和蔡襄、俞大猷等人文资源,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配合泉州植物园建设,抓好泉州野生动物世界、仙公山景区提升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洛江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促进南唐古镇旅游、浅水湾文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加强包装策划和宣传营销,运用“智慧旅游”,提高区域旅游影响力。高层次培育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以集中连片蔬菜基地为重点的设施农业,推广林药、林花、林果等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下经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创新“三权”分离的农业经营模式,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品牌化。持续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推进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河市、虹山片区项目,抓好山围塘加固和河道、渠道整治。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统筹考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等,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线,强化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引导指导,注重发挥各方积极性,再培育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带动效应。积极参与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专项行动有新突破要求推进治理保护。做好生态保护规划,基本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推进环境网格化监管,依法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持续开展近海水域和洛阳江、惠女水库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及第三批小流域“赛水质”活动,抓好河市段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成省环保专项巡查整改任务。通过城区植树造林、绿化提升和实施乡村风景林、沿海防护林等项目,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地率,塑造生态景观。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和防震减灾工作。

(五)坚持共建共享,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力倾斜和投入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区人民。推进民生保障一体化。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争取新增城镇就业6000。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落实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保合一”,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互补衔接。完善城乡居民救助体系,保障困难居民基本生活;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市定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设2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4个城乡社区服务站、25户低保安居房。打通商品房与安置房、保障房转换通道,加快实施城乡危房、石结构房屋改造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教育强区创建步伐,持续推进十一中、奕聪中学创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工作;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和薄弱校改造工程,做好新城区、新片区学校的统筹布局和规划设计;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新一轮基层医改工作,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抓好区医院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等工作;整合卫生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基层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力度,力争建设2个体育休闲公园;力促职工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设立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发挥综合效应。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实行开放共治健全大调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快“城安系统”工程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等重点工作,有效防范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防台风、防汛、防火和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全面提升政府的保障和服务水平

站在转型发展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更好履行政府职责。

1.忠诚理政,建设亲民为民政府。强化“四种意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的重大决策,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推动落实。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精心组织实施8个方面、5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在决策中体现民意、在工作中维护民利。完善落实挂钩帮扶制度,多深入基层、企业和项目一线走访调研,加强协调推进,“面对面”“点对点”帮助解决生产发展、经营壮大和项目推进的难题。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行政经费支出;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勘察、招投标等工作,严控工程预算变更;健全财政资金使用考核、监管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效益,把有限财力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2.高效施政,建设创新创业政府。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完善信用体系,维护良好的商业生态、金融生态、信用生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和行政服务标准化,最大限度压缩审批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简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目录之外无收费;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办事流程数字化、网络化、透明化,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强化效能督查和绩效考评,深化治庸、治懒、治散,对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发展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启动严厉的问责问效。

3.依法行政,建设清正清廉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政府与人大、政协定期通报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事前协商等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依法、民主、科学。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完善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和政府、部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抓好源头管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实干铸就梦想。洛江发展已跨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步入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凝心聚力,克难奋进,为高水平建设智造生态新城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两学一做”: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3.“三张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4.“三纵八横”:三纵”即滨江大道、万虹路、西环路。“八横”即北迎宾大道、刺桐路北拓、朋虹街(至泉州高铁站道路)、联十一线(324国道改线工程,规划路线由惠安进入我区,经河市、双阳进入南安大洋至厦门)、联三线(规划路线经惠安进入我区,沿我区规划中的经九线、西环路部分路段进入南安洪濑及永春、德化)、310县道、南安至仙游道路、纵三线(规划路线从仙游进入我区,经罗溪镇区外侧、前溪村、新东村进入南安乐峰镇,沿南安梅山至同安、翔安)。

5.“五个一批”:即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6.“三维”对接:指中央企业、港澳台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

7.“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具体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8.“全光网城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动光纤到户建设,不断延伸光网规模及接入能力,实现全网普遍具备100M接入带宽;加快非光宽带用户升级和非光设备退网工作,实现光宽带用户占比超95%的全光网城市目标。

9.“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可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10.“五险统征”:是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统一征收。

11.“三通两平台”:“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是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2.“三免一补”:“三免”是免杂费、课本费、簿籍费,“一补”是指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13.“五证合一”:在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基础上,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由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不再另行发放。

14.“两证整合”:指原个体工商户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税务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5.“一湾、两江、两翼”:“一湾、两江”包括东海片区、滨江商务区、城东片区、台商片区、西滨片区、蚶江片区等环湾溜达区块。“两翼”指南翼新城和北翼新城。

1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7.“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8.“两个打造”:泉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迈向万亿经济强市行列的策略,即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19.“互联网+”: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0.“两个建设”:泉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的策略,即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21.“南接北优”:洛江“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空间策略。“南接”即加快与泉州主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城市品位对接,推动万安、双阳连片开发,扩大城市规模,推进产城融合,力争打造成与泉州主城区紧密对接的高端城市职能片区。“北优”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优化人居环境,做足绿色文章,吸引人口、产业向集镇集中,建设富有特色、集聚力较强的特色小镇。

22.“五个专项行动”:城市综合交通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景观建设提升、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提升。

23.“智慧城管”: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手段创新、功能拓展,构建以基础服务、数据交换、统一视频监控为应用支撑,以数字城管、应急指挥、队伍管理、网上办案、决策辅助、行业监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无缝对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静态向动态、由粗放向精细、由无序向规范转变。

24.“三权”分离: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

25.“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26.“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