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在洛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2-01 08:39 浏览量:1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2月20日在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洛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郭  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洛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中共洛江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和“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大拼经济、大抓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5亿元、增长5.2%(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8亿元,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亿元,增长22%,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第二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推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19个增资扩产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4家,17家企业上榜 2023 年市级产业龙头企业名单,10家企业上榜“2023泉州民营企业100强”,12家企业列入市级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名单,2家企业荣获第六届泉州市政府质量奖,获评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30家,位居全市前3;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建设高能级平台,信和新材料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泉州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加快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6个“四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28.7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三一筑工建筑科技产业园、智谷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二期)部分投用,新增标准化园区超100万平方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有序开展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完成用地调查超1.6万亩,编制虹山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4个试点片区(单元)实施方案,盘活低效用地2600多亩、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开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建筑业企业31家,总数达到304家,10家企业获评泉州市建筑业龙头企业,数量排名全市第2。第三产业焕发活力。开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专项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5.7亿元,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滚动谋划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7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签约洛江工业产业集群物流配送中心等服务业项目超20个,总投资110亿元。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业态集聚和电子商务发展22条措施,汽车服务业、电子商务、高端酒店等业态加快集聚,宝马、比亚迪等5家4S店建成运营,中聚电商园、马甲洋坑电商园进驻电商、新媒体运营、培训孵化等企业60多家,全区网络零售额超90亿元,美标美豪酒店建成投用。策划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联合商家发放购车补贴、消费券等,拉动消费5亿元以上。培育壮大商业主体,新增纳统商贸企业31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编制《数字洛江三年规划(2023-2025年)》,策划生成14个2023年度数字洛江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7亿元。签约云箭测控导航产业化、中移物联网等35个项目,总投资36.8亿元。支持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出台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13条措施,打造铁拓机械、天娇妇幼、加来盟体育科技等一批标杆项目,天娇妇幼获评省级5G全连接工厂和“绿色工厂”;为30家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诊断服务,新增44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新增5G站点225个,主城区、乡镇镇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重要区域5G信号覆盖。加快“双千兆”城市建设,新增千兆网络端口约3.8万个。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洛江城市数据管理大脑启动建设,建成虹山乡数字治理中心,打造“厝边守望”平安惠民工程等一批应用场景,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报道推广,荣获工信部第六届“绽放杯”“5G+水利海洋”专题赛一等奖,洛江侨胞数字会客厅项目荣获2023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设计赛道年度十大“虚拟现实”产业案例奖。政务服务优质高效。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压缩审批时限28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6416家,增长43.3%。研究制定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48条政策措施,全年兑现惠企资金1.1亿元,减税降费和退税缓费3.4亿元。全方位亲商安商护商,推出审批“圩日”服务新模式,做法获省效能简报登载推广,率先批量推行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即投产模式和用“全”司法大数据服务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列入2023年市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开展“项目奋战年”活动,117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8.2亿元。持续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全年签约项目150个、总投资900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基金赋能,设立科创兴泉壹号基金、洛江区产城升级发展基金、产城融合发展基金,参投科创天使、知识产权二期基金,总规模超150亿元。

(二)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更加高效。坚持规划先行,完成《洛江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并获批实施,形成“三轴四区、两核三心”空间结构。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开展中部功能区、阳江新城、河市西片区、泉州智创科技城等片区规划设计。成立洛江片区建设指挥部,统筹谋划、成片开发,推动四大片区提速开发建设。深入开展“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列入市级盘子补短板、提品质项目117个,完成投资9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强力推进“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完成房屋征收14.9万平方米、土地征收1770.1亩。城市基础更加完善。实施“聚城畅通”项目18个,洛江至丰泽高速(甬莞高速联络线)、324国道改线(泉梅高速洛江段)加快推进,西环路、经九路建成通车,万虹路提升改造一二期完工。实施“绿满泉城”、照明提升、水系联排联调、电力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推进北高干渠洛江段、阳江水质净化中心及配套管网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洛江高压变电站、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实施“五化”工程建设品质洛江的决议》,加快87个“五化”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5亿元,城市“颜值”持续刷新。城市治理更加精细。依托数字城管平台,落实“监测吹哨、管养报到”机制,实现对城市动态的实时管理,有效派遣、处置2.2万件。与市国有企业合作组建万弘城市运营公司,推进全区环卫保洁一体化,中心城区实行“机械清扫、人工清扫、洒水降尘”三位一体作业法,实现每天19小时卫生保洁。加强“两违”治理,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全天候、全覆盖日常巡查,全年拆除“两违”42宗、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三)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发展基础更加扎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发放种粮补贴、耕地地力补贴352万元,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6万亩、总产量1.21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整治撂荒地3766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200亩,复耕复种3766亩。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完善防返贫帮扶机制,全区285户原市定标准对象未出现返贫致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强做优蔬菜、花卉等优势产业,推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一村一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1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创建市级“十佳”农民合作示范社、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4家。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以晋江东溪支流罗溪段为重点发展沿线特色产业。以虹山乡为核心区,启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试点示范亮点纷呈。实施年度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135个,完成投资8.5亿元。实施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共富项目2个,完成投资3411.2万元。加强“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新民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虹山乡获评省级示范乡镇,白洋、新庵、永安、洪四、双溪等5个村获评省级示范村,新增区级乡村振兴示范线1条。村容村貌绽放新颜。开展乡村“五个美丽”建设优秀案例评选工作,建成“五个美丽”示范点287个,完成3855栋裸房整治。开展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创建,虹山乡集镇环境整治列入省厅样板预备项目,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乡镇人居环境考评第一名。融入和美海丝侨乡建设,统筹实施双溪村市级传统侨村保护开发项目9个,完成投资630万元。推动25个乡村“六大行动”重点任务,完成投资3.5亿元。推进22项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提级改造农村公路,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改造10公里。

(四)生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7个大气综合治理项目、7个碧水碧海工程精准治理项目,整治5个入海排污口、143个入河排污口,推动万安、双阳片区18个污水管网空白区建设,完成7个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项目。建立2023年度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高效办理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举报件。推进警地融合、多域联动,探索建立“2366”生态警务新模式,破获部省督办“2305”系列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1.2万亩,完成植树造林3250亩、森林抚育超7000亩、松材线虫病林分改造9594亩;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程,种植红树林460亩。文旅融合持续深化。实施“文旅+”专项行动,推进虹山全域旅游“梧凤小镇”、玉叶山森林公园文旅开发、乡韵鹿境休闲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旅游经济新增长点。虹山油菜花基地入选2023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石龙谷景区入选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加强文旅精准招商,签订文旅项目合同22个,总投资128.1亿元。举办“5·19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推介宣传活动,上线“悠游洛江”小程序、发布“悠游洛江”全域旅游卡。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超265万次,增长31.5%,实现旅游收入超23亿元,增长36%。文体事业持续繁荣。深入实施“四名”工程,举办俞大猷诞辰520周年、2023年泉台文化交流、中国·虹山圣祖妈非遗文化节、陈三五娘传说文化研讨等系列活动。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完成俞大猷公园改造提升,建成10个口袋健身公园、10条健身路径,改造提升4个篮球场,虹山乡建成全市首个乡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文化服务空间示范点10个,区档案馆加快建设。组织参加2023年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得10金10银15铜,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17名。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全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7家。

(五)人民生活品质加快改善。公共服务提质提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24个省级、33个市级、69个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充,洛江区实验幼儿园、十一中塘西校区等加快建设,市实小洛江第二校区、南益·清源春晓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520个。奕聪中学顺利晋升省一级达标高中,实现3年内建成2所一级达标高中。加强校地合作,与华侨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建设洛江职教园,黎明职业大学洛江校区等院校落地洛江。泉州第一医院、泉州儿童医院等医联体共建持续深化,洛江区医院新院区、宝璋肿瘤医院、河市卫生院住院大楼、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启动国家级健康区创建工作。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新建长者食堂6个、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3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全区养老床位达1742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56.6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多举措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举办招聘会60余场次,帮助企业新招员工4800多人。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发放养老金6995万元、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1413万元。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全年发放低保金1625万元、临时救助金153万元。构建根治欠薪闭环机制,加强工程项目、工资专用账户监管,代发工资1.71亿元,惠及农民工9600多人。优化完善住房供给,推进阳江安置房等闲置资产处置,配租公租房589套。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优待抚恤工作,为1169名优待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抚恤金1432万元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全域全行业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全区纳入标准化提升企事业单位1160家,全部实施“红橙黄蓝”动态监管,蓝色等级企业提高到817家;分行业分区域培育市级标杆企业10家、区级标杆企业20家。探索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1+3+N”新模式,实现涉水涉险事故、涉林案件、涉文物保护案件“零发生”,部分省市公安机关在洛阳桥调研观摩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经验做法在人民公安报头版刊发。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建成1个区级、6个镇级、20个村级综治中心。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探索信访“望闻问切”心理四诊法,入选省、市第六届机关体制机制创新“双十佳案例”,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成立专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信访纠纷,解决4个楼盘历史遗留问题,惠及1304户。强化金融监管,防范打击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活动,积极化解存量不良贷款有效防御“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台风,短期内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马甲、虹山获得中央增投灾后重建资金2843万元,“四个强化”打通村级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的经验做法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市推广。同时,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织政府系统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政府系统完成调研课题33个。落实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深化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一企一策促发展”专项行动,召开政企“早午晚餐会”15场,解决企业反映问题127个。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件、政协提案112件。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信息共享、案件共商、多元解纷机制,全年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0件、受理后办结38件,化解行政争议11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审查规范性文件61件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抓好各类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围绕“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涉农资金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审计监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财务管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整治“四风”,持续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有力推动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省市驻洛单位,企业界人士和来洛创业务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洛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企业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不愿转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新动能支撑不够强劲;招大商招好商方面还有差距,20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优质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政府公职人员的担当精神、争先意识、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任务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新一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责任重大。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团结拼搏、担当奉献、争创一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在泉州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大局中谱写更加精彩的洛江篇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增加值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2000万美元;出口商品总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现代产业,打造新增长极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智能制造固链、延链、强链,围绕本地优势产业,支持龙头(链主)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实施增资扩产项目20个,年度投资24亿元以上。推动泉州智创科技城、华南动力配套及试验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产业,以传感器产业集群为引领,启动实施招大引强攻坚,促进产业上下游集聚,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智能装备制造产值突破120亿元,增长10%以上。用好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基金引导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100强以及大型央企等,围绕新型材料、感知测控、动力系统等领域精准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120个,总投资800亿元以上。

持续强化数字赋能。推动30个省数字经济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发挥中移物联网福建分公司物联网研究院作用打造物联网应用集成中心。推动侨商数据特区、数字人才空间等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实施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工程,用好用足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措施,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深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拓展5G商用场景,推进天娇5G数字化园区、新维电子5G智能仓储等项目建设,培育5G应用标杆企业2家以上、新业态标杆企业2家以上,新增企业“上云上平台”44家以上。

激发创新驱动活力。融入“环清源山”科创走廊,强化与北峰、西湖、城东等创新部落联动,与泉州软件园、华侨大学等创新资源共享。支持云箭感知与测控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泉州创新中心等平台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快需求对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推动半导体工业母机、增材制造工业母机落地洛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省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0个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 %。鼓励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军令状”等重大、重点研发攻关计划,推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政策落实,新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个以上。培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以上,后备上市企业5家以上。

滚动建设标准园区。总结推广园区标准化建设经验,把握政策、节奏、实效,整体谋划园区后续开发时序,滚动推进全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新源重工轮挖智能数字化工厂、铁拓机械二期、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园(三期)等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天智合金等专精特新龙头企业打造专属园区。完善洛江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突出投资、建设、招商、运营、金融服务等一体化推进,加快园区“3+2+1”配套建设,在园区内引进金融、保险、法律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推动洛江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智谷万洋高科技产业园(一期)高质量运营。发挥区属国企平台作用,吸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深化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试点,加快改造提升万安—双阳片区。

培育壮大建筑科技。深入开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发挥三一筑工建筑科技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建筑业企业资质晋升、协同发展。推进泉州建筑科技大厦、方圆建筑产业化大厦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建设总部和科研生产基地,引进一批建筑勘察、设计、监理行业企业,拓展建筑业上下游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集科研、制造、示范和人才培育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工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体系、装配式装修体系应用项目2个以上,竖向混凝土构件预制化试点2个以上。力争培育、引进一级资质企业3家以上。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优化完善万安片区、双阳中心街区商圈布局,加快建设万安商贸等商业综合体,推动洛阳桥省级重点改善提升传统街巷项目建设,打造万安海丝特色商业街区、双阳夜市文旅街区等。壮大汽车服务产业带,引进和培育多层次、多品类新能源汽车品牌,争取新入驻汽车4S店3家以上。壮大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依托中聚电商园、马甲洋坑电商园等载体,引导电商企业集聚,推动电商直播、短视频、网红经济等新业态与区域优势产业联动互促。做大高端酒店服务业,推动万安商贸酒店项目落地建设,智创科技城青峰酒店、蓝山墅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

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摸清现有楼宇存量资源,科学制定楼宇整合、改造、提升方案。加强政策支持,鼓励楼宇产权单位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使闲置楼宇、效益不高楼宇等重焕生机,降低楼宇空置率。推动国建商务中心、桐诚时代等项目建设,鼓励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同行业企业入驻主题楼宇,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加强楼宇招商,以高端化、特色化、集约化为导向,着力引进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发展前景好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二)聚焦品质城区,提速开发建设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单元控规编制、重点片区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四大片区开发建设,推动万安片区探索存量低效用地、闲置厂房更新洛江实践,阳江片区打造集商业办公、居住、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中部功能区探索构建泉州环湾产城融合示范区,河市西片区打造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深入推进“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2024年实施项目112个,总投资42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5.5亿元以上。实行“留、改、提、拆、建”并举,差异化推进旧城、旧园区、城中村改造。持续开展“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力争完成土地征收1800亩、房屋征收15万平方米。推进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加快万亩一期、塘西片区、国道324以南片区等试点区域改造提升,盘活城镇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

完善城区功能配套。启动区级便民服务中心及中部核心服务配套区建设,推进城市功能向北部区域辐射。深化“绿满泉城”三年行动,推动重要节点及万虹路、滨江路、西环路等主干道两侧景观提升,新建公园绿地10个以上,新增绿地9.3公顷以上,城区绿地率达45.5%以上。实施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完善城市照明设施。全面融入大泉州交通干线网络,提升内外双循环能力。加快福滨街市政道路、河市西片区西溪北路、万虹路(新庵岭—罗溪客运站)道路改造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凤山大道(新罗虹公路)前期工作,完善区域内“三纵八横”路网体系;推进洛江至丰泽高速(甬莞高速联络线)、324国道改线(泉梅高速洛江段)建设,打通外联“大动脉”。

推动实施智慧管理。推进“5G+千兆光网”全域深度覆盖,新建5G站点140个以上。加快城市数据管理大脑建设,用好数据运维管家,实现数据汇聚,发挥中枢的综合指挥功能,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逐步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路灯等市政数字管理系统。深化运用洛阳江数字孪生流域平台,强化区域河湖智慧化管理,提升洛阳江水环境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协调效率。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布局执法监督监管系统,构建全区风险实时监测地图,做到城市运行事件24小时全时空动态感知。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加快基层社会治理中心建设,用好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助手,构建城市治理新体系、新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三)聚焦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基础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85万亩、1.17万吨以上。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推动粮食仓储设备提升改造,落实地方储备粮任务1.32万吨。加快虹山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及损毁土地复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虹山乡3000亩农田连片整治,强化耕地撂荒动态监管,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科学指导复耕复种。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菜篮子”工程,做强做优蔬菜、水果、畜禽、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加快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产业强镇1个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以上。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农文旅教健”融合发展,支持虹山乡与厦门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市场化。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推进虹山乡农业共富工坊项目。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加快数字农田和数字牧业平台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乡村建设“1+6”、农村品质提升行动等,支持马甲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虹山乡争创泉州市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打造示范村5个以上。加快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以晋江东溪支流罗溪段为重点发展沿线特色产业,规划面积4000亩、串联6个村,实施项目20个。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一批农村公厕,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村镇住宅建筑风貌品质,整治裸房1000栋以上,打造“无裸房村”5个以上。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启动实施洛江区中小河流域防洪治理工程、龙巢水库、凤阁水库等5个项目。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改造农村公路1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一批数字乡村示范镇、示范村,提级虹山乡全域数字治理中心。

(四)聚焦绿色发展,做优生态文旅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提高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比。开展绿色工厂创建行动,积极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活动。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回头看”制度,严防问题反弹回潮。严格工业源污染防治和移动源排放控制,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实现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结合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惠女水库水质提升、晋江东溪支流罗溪段河道治理。投入18.3亿元,推动洛江阳江水质净化中心及配套管网工程、污水管网空白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0公里以上,提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持续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管理,推进源头减量、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落实落细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植树造林2000亩。加快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打造具有南方滨海特色、景观优美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百日攻坚”行动,巩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效,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深入实施生态警务,强化部门联动,完善生态环境安全新机制。

繁荣发展文旅产业。开展“文旅+”专项行动,做强文旅经济,打响“悠游洛江”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2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5亿元。发挥洛阳桥世界文化遗产效应,激活桥南古街夜间经济,常态化开展“街头艺人”展演、非遗项目进世界遗产区活动,加快推进宋元世遗小镇项目前期工作。打造“文旅+”产业集群,推进仙公山风景区改造提升,争创4A级景区;推动仙公山祈梦文旅小镇建设,打造省内知名祈福康养旅游目的地。推进联亨山庄、虹山全域旅游“梧凤小镇”等项目建设,推动马甲花卉旅游度假区、罗溪托斯卡纳小镇、虹山航天智慧康养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建设悠游洛江智慧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展馆,培育一批“云演艺”“云比赛”“云游”等线上文旅产品。

(五)聚焦普惠共享,增进群众福祉

做实做细民生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落实特殊人群社会保障扶持政策。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升建设儿童之家11个以上。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全龄化”养老模式,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幸福院)品质,新建、改造党建+邻里中心养老服务设施3个、长者食堂5个以上;推动金秋家园颐养中心医养结合和扩容项目建设,新增床位200张以上;投入202万元实施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项目。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试点工作。

扩充优质公共服务。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十一中塘西校区、区实验幼儿园、区第四实验小学、泉州五中洛江校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普高办学质量,推进十一中省级示范高中、马甲中学二级达标高中创建。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推广“5G+专递课堂”,推动“三个课堂”在中小学校按需应用。深化与北京四中等名校合作,嫁接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发展公办职业教育,推动黎明职业大学洛江校区等院校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快“健康洛江”建设,推动洛江区医院新院区、宝璋肿瘤医院、洛江福泽医院等建设,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招聘和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养结合、中医健康养老、康复、精神卫生等特需医疗服务机构。深入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健康区创建。健全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推广建设体育公园、社区篮球场等。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水平,实施俞大猷纪念馆数字化改造项目,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高效实施社会治理。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提质扩面,蓝色等级企业提高到1160家。聚焦危化品、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分级分类安全监管。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枪爆危”“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推动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加快智慧洛江综合指挥中心大楼和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完善提升城市安全信息系统。推行“一网统管”城乡管理模式,推动12345平台、应急管理系统、110 指挥中心、雪亮工程联网应用平台等互联互通。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完善三级信访责任网络和“近邻评理室”“心理四诊法”机制。统筹化解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做到依法行政。尊崇宪法权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社会管理等工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及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扎实抓好行政复议工作,优化行政诉讼“双率”。

做到创新施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公职人员行政能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鼓励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打造更多洛江特色和典型。深化行政审批、国有企业、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惠企政策,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到为民兴政。扎实办好7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效于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善作善成。

做到务实勤政。始终把抓落实、促发展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加强调查研究,每位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区政府组成部门确定1-2个调研课题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推动政府系统凝聚合力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深入推进“1+3+2”专项行动,落实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突破堵点、难点、痛点,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91个,完成年度投资155.6亿元以上,确保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40个以上。

做到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不敢腐上持续加压、不能腐上深化拓展、不想腐上巩固提升。严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紧盯征地拆迁、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永葆清廉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智造洛江、生态新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洛江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主题教育: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2023年新春伊始,福建省委部署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开局之年加油干的冲锋号角。

3.“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

4.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5.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指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省或全国前列、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

6.“四个一批”:按照“谋划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投用一批”的工作机制滚动推进项目。

7.“三轴四区、两核三心”空间结构:“三轴”即万虹路产城融合轴、洛阳江生态文旅轴、西环路产业提升轴;“四区”即商贸都市区、数智创新区、产教融合区、生态文旅区;“两核”即中部综合服务核心、南部商业服务核心;“三心”即河市产教文旅核心、双阳镇区服务中心、河市西产业片服务中心。

8.“五化”:绿化、美化、照明化、净化、智化。

9.“监测吹哨,管养(执法)报到”:泉州市城管局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建立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监测吹哨”是指网格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或非自己管理的事项,可通过手机端直接“呼叫”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管养(执法)报到”是指涉及的部门及时响应,在第一时间共同解决问题。

10.“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1.“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2.“一村一品”:一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13.“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14.“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2023年9月,泉州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泉州市“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水系、农田、村庄“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加销、农文旅“三产融合”,以县域内重点流域为轴线,以美丽河道建设为依托,以美丽田园建设为重点,以美丽村庄建设为延伸,以美丽经济转化为目标,全流域连片开展“四美”工程建设。

15.“五好”乡镇: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历史文化传承好、基层治理能力好、党建统领发挥好。

16.“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17.乡村“五个美丽”建设: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18.乡村“六大行动”: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风貌管控、污水治理六项行动。

19.“2366”生态警务新模式:“2”即深化“林长+警长”“警格+林格”;“3”即推动形成“党政主导、公安主动、部门主责”的生态文明“大守护”格局;“6”即平安指数、生态指数、发展指数、健康指数、文化指数等“6大指数”;“6”即做强组织体系、数据科技、智慧调度、执法机制、智慧防控、综合治理等“6大支撑”。

20.“四名”工程:名山:仙公山,名桥:洛阳桥,名人:俞大猷、蔡襄,名传说:陈三五娘传说。

21.“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2.“四个强化”打通村级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防御“杜苏芮”“苏拉”“海葵”等台风期间我区总结的经验做法,即强化党建引领、强化网格管理、强化风险处置、强化应急保障。

23.信访“望闻问切”心理四诊法:即到接访现场、敏锐观实情;“闻”即下基层调查、摸排寻线索;问”即入实地了解、耐心探诉求;切”即找关键症结、精准施良策。

24.涉险公共区域安全防护“1+3+N”新模式:“1”即以“厝边守望”智能天网为基座;“3”即监测感知、异常示警、联动处置等3项机制;“N”即公安、应急、消防等职能部门协同协力。

25.“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26.园区“3+2+1”生活配套体系:“3”即吃、住、行,“2”即教育、医疗,“1”即文体娱乐。

27.乡村振兴“1+6”系列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风貌管控、污水治理六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