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洛江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6-08-04 08:57 浏览量:1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75亿元,增长8.1%,增幅排名在全市继续保持上游水平;其中,工业增加值47.96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07亿元,增长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3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49亿元,增长13.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2773万美元,增长10%。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1.71亿美元,下降11.8%。

二、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工业经济稳中有升。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市排名第2。全区工业用电量为15937万千瓦时,增长3.1%,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5.82亿元,增长13.1%,占工业总产值的96.9%;其中,亿元以上企业产值168.1亿元,增长13.2%。主导行业均衡发展。机械装备、纺织鞋服、工艺制品三个主要行业增幅分别为12.4%、11.5%、11.1%,累计实现产值133.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9%。智能装备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洛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嘉华智能科技、世创机械、翰宏科技、汇鑫科技等优质企业相继投产,获批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3家企业列入市级智能工厂项目。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其中嘉泰数控新开发多条智能生产线,今年订单超4000台,产值增长80%。加快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家企业通过市“数控一代”生产示范线验收,17家数控一代企业实现产值31.48亿元,增长23%,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9个百分点,占机械装备行业产值的65.3%。

2.建筑业规模持续壮大。上半年65家建筑业企业产值实现66.94亿元,增长25.5%,其中省外产值38.56亿元,增长74.8%;实现本区纳税9505万元。探索建筑业工业化生产,方圆建设有限公司拟建国家级低层装配式房屋研发基地;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优质建筑企业入驻,今年新增建筑业企业3家,其中福建新铭豪建设有限公司具有市政、房建一级总承包资质。

3.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继续实施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第三产业增长保持平稳态势。从第三产业七大行业来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和非盈利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贡献率较大,分别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2、0.2、0.5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零售业、批发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3.7%、10.2%、9.1%,大润发、新华都、居然之家等商超销售额达1.7亿元,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增长20.4%。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1403宗,增长19.8%;销售面积11.83万平方米,增长22.3%;销售额8.72亿元,增长16.6%。电子商务有序发展马甲电子商务产业园、德信织造“同衣网”正式运营,中宏电子商务创业园和双能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改建招商,南极电商“泉州一站通供应链电商产业园”抓紧沟通洽谈。推进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入驻洛江,京东洛江区服务中心进驻。生态旅游不断升温泉州植物园、野生动物世界等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野生动物世界将于10月份试营业。积极推广“大美洛江”旅游文化品牌,生态游、乡村游明显升温,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5.92亿元,增长12.2%。

4.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项目投资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看,项目投资完成31.27亿元,增长19.4%,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75.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4.86亿元,增长51.9%,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房地产投资完成10.22亿元,下降2.1%,降幅同比收窄19.1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1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5.1%,超序时进度5.1个百分点。福建经贸学校新校区、洛江经济开发区河市西片区机电产业园、泉州植物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45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0.7%,其中,考核类跟踪服务类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9.2%41.4%

5.财税收入稳步回升。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双过半”,分别完成预算的52.3%、50.9%;增幅分别为3.3%、4.9%,分别同比提高11.2、16.5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增长4.4%,其中,增值税增长83.3%;营业税受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下降91.1%;企业所得税增长18.5%。非税收入贡献较大,完成8148万元,增长41.4%,主要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一次性清缴入库较多。

6.外贸外资有所好转。外贸出口降幅收窄。上半年,出口商品总值增速下降11.8%,比第一季度提高12.3个百分点。虽有一些企业出口萎缩,但北峰电讯、永欣体育、恒毅卫生用品、天惠贸易等一些去年新进驻和新注册的外贸企业拉动出口7个百分点;信泰贸易出口逆市大幅增长,拉动出口近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势头良好。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完成区人大目标的111%,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完成市下达目标的61.6%,超序时进度11.6个百分点。主要是亚伦公司累计到资1785万美元,对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起较大支撑作用。

三、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化解

今年来,我区积极开展金融风险防控化解工作,努力维护辖区内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调查摸底,精准施策。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系沟通,找准差距及风险防控着力点和突破口,多方了解我区重点风险企业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精准施策,制定我区7家重点风险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化解工作方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拟出下一步措施,帮助企业化解风险。二是构建政司银企协同协作机制推进区镇两级政府上下联动,排查了解全区企业情况,督促企业积极与银行沟通,及时归还利息,加强与法院沟通,推进司法进程三是加强控新化旧。建立健全动态跟踪制度,全面了解企业欠息情况,协调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链保障问题,运用企业应急保障金和工业企业续贷周转金帮助企业过桥上半年,共办理应急保障金19笔,办理工业企业续贷周转金24笔,借出2.81亿元,帮助企业贷款5.56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走访企业和银行等方式进行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化解金融风险,已成功化解8676万元的不良贷款、5914万元的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率为2.18%,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比4月份压降了17.1%。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指标完成与预期有差距。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区人大和市下达的预期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商品总值等7项指标增幅分别低于市下达目标0.9、0.8、3、3.7、0.6、2.7、17.8个百分点。且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6项指标增幅有所回落,环比分别下降0.9、0.9、0.7、2.6、3.7、1.6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仍较困难。一是企业经营生产困难加剧,纺织鞋服、工艺制品等传统产业企业普遍受市场疲软、产能过剩、融资难、货款回收难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部分企业生产困难甚至停工停产,上半年,纺织鞋服行业增幅同比减少7.2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尚在培育阶段,还难以支撑大盘,上半年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仅为25.9%,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二是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机械装备企业出口仅增长7.4%,工艺制品企业出口下降3.4%,纺织鞋服行业增速下滑明显,下降20.1%;信昌贸易、和诚鞋业、建文艺品等一批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停止或萎缩,影响全区出口近8个百分点;欧洲、美国、拉美等出口市场也均有所下滑。三是企业用工成本承受力与劳动者期望值差距增大,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与就业难的问题相互叠加。四是重点企业纳税下降明显,财税增收困难,60家税收200万以上企业中,36家纳税同比下降,其中9家降幅超60%。

3.第三产业没有较大起色。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减少0.6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减少0.4个百分点。全市排位靠后,与市下达目标有较大差距,在GDP中占比仅为22.3%,对GDP贡献率偏低。区内消费氛围没有明显改善,消费外流现象突出。房地产销售情况虽有好转,但存量商品房面积87.0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49.75万平方米,库存量相对较高。汽车服务和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培育和集聚发展尚需时日。

4.项目投资进展不理想。一是部分项目进展不理想,上半年,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0.7%,滞后时序9.3个百分点其中,考核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9.2%。而且从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只有城建环保项目超序时进完成年度计划的53.4%农林水服务业工业社会事业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49.4%40.1%37.8%35.9%,均低于序时进度。二是房地产项目支撑乏力,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24.6%,同比减少3.7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主要是三盛四季公园、大江盛世、铭基新天地等一批楼盘进入收尾阶段,而新建项目少且投资额较小。三是在谈重大项目落地情况不理想,进展较慢。

5.不良贷款化解压力较大。一是从全区贷款情况看,由于我区贷款余额呈逐月下降趋势,分母难以做大,不良贷款余额随着无力偿还利息的企业不断增多而上升,不良贷款率压降难度加大。二是企业民间借贷防控难。在摸底排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民间借贷,但企业主动告知意愿低,也没有相关部门可查询,导致不能掌握企业的真实信贷情况,给信贷风险防控造成潜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