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理念,提升区域德法课堂教学水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6月12日,我区开展吴丽明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暨小学道德与法治专题研讨活动。区吴丽明名师工作室成员、各校专(兼)职老师齐聚马甲第三中心小学,开展专题教学研讨。研讨活动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黄吉平老师主持。
苏棉艺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白白的大米哪里来》一课,通过见面问候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大米从哪里来”的思考。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水稻的种植工序,分享交流种植具体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米种植的繁琐过程。在体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插秧,感受和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适时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激发情感升华,从内心深处“感谢农民辛勤劳动”“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农民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珍惜节约粮食的意识。
杜淑红老师执教《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一课,通过聆听红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提示本课学习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先锋人物,运用采访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感受祖国伟大的基础上,增强国家认同感,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形成做一名新时代好少年的良好意愿。引导学生通过对新时代新成就的视频观察与分析,体会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发展,尝试践行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在专题研讨活动中,两位授课老师分别分享了设计意图与教学反思。听课教师纷纷交流各自听课感受,分别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两节课能依据新课标理念,选材贴近生活和学生实际,积极探索体验式、项目式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展示充分,展示方式多样性略显不足。区教师进修学校黄吉平老师就本次送教下乡活动进行总结指导,进一步阐明开展送教下乡的意义,全面分析了区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庞大、专任教师少的现状,希望全体道德与法治专兼职教师,努力践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理念,进一步克服困难,深刻领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学术性和专业性,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求优化教学策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健康发展。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标理念引领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砥砺前行、大胆创新,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致力于区域师生均衡发展。
供稿:谢水玉
初审:黄吉平
复审:杜意妹
终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