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共研讨,“异构”话衔接——洛江区举行“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活动-洛江区人民政府
“同课”共研讨,“异构”话衔接——洛江区举行“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活动
时间:2024-01-24 16:30 浏览量:3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文件精神, 推进“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促进“零起点”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1月16日,由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市实小洛江校区、洛江区实验小学协办,万安第二中心幼儿园承办的洛江区“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专题教研活动在万安第二中心幼儿园举行。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区教师进修学校李丽霞副校长,教研员赖要万、郭晓芳,各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部分小学低段数学老师,各园教学副园长及教研组长等。

  

  一、聚焦课堂同课异构,双向衔接走进二幼

  第一节,由洛江区实验小学赖金花老师执教的数学活动《分扣子》一课,赖老师以分扣子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课堂实践,在多次操作中启发小朋友思考,体会分类的意义和多标准多次分类,通过不同环节的小结提高操作难度,让小朋友积累数学经验的同时培养了自我反思能力和推理意识。第二节,由万安第二中心幼儿园赖虹茹老师执教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我们有办法》,赖老师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整堂课以“熊与石头人”游戏贯穿,让幼儿在团队协作中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分类的好办法,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激发幼儿数学分类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结束后按特征分类,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两位教师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围绕目标,采取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进行设计,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了有趣、高效的同课异构语言活动与课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体验和学习,充分体现了“同课”出精彩,“异构”促成长的意义。

  二、科学衔接专题讲座 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阶段,为了做好科学有效衔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小朋友”向“小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此次研讨活动邀请了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林淑柑老师为我们带来《科学衔接,迈好关键第一步》的专题讲座。林老师从“幼小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的内容、幼小衔接的误区、幼小衔接的课程、幼小衔接的方法”等几方面阐释了合理、成功的幼小衔接是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进入小学阶段教育的良好开端,更是适应幼儿连续性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它对儿童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

  

  最后,赖要万教研员对本场活动进行总结点评,赖老师围绕幼小衔接课程进行总结,建议不同学段老师应该从综合性、实践性来关注现阶段幼小衔接课程变化,关注典型行为,关注儿童真实反馈,关注双向衔接,落实素养目标。

  

  本次“幼小衔接”同课异构活动,是一次“幼小”教育的理念碰撞,也是一次“幼小”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活动不仅为幼小衔接架起了交流的桥梁,打破幼儿园、小学教师教学印象,并在相互观摩研讨中,深挖当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加深了 “幼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在这里引用虞永平一段经典名言作为结尾。

  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供稿:彭晓兰 杜祯缘

  编辑:林辉煌

  初审:黄吉平

  复审:杜意妹

  终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