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扎根课堂的重要载体,是教师突破教育瓶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路径。2月21日,2024年泉州市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论证会暨第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区教育科研中心负责人岳文荣老师,培训处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赖美连老师和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课题组成员庄秀玲老师主持。
开题汇报 明晰方向
会议首先由区教育科研中心负责人岳文荣老师宣读本次课题的立项通知书,并对课题能够顺利立项向课题组表示祝贺。
接着,由课题负责人赖旋珠老师做开题报告。赖老师从课题的研究背景切入,深入剖析当下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点明开展研究的迫切性。报告对核心概念进行精准界定,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研究价值,并对研究目标、内容等进行了细致解读,条理分明。
专家指导 助力提升
听取了开题报告后,岳文荣老师、赖美连老师对开题报告做了专业、细致的点评,对研究方案中的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课题组成员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的提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专家的论证指导也为今后扎实、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取得预期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教研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中学习 理清思路
赖旋珠老师带领课题组学习了王崧舟与魏星老师合著的文章《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解读》。深切感受两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板块在塑造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文中巧妙地穿插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提供了既有高屋建瓴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教学实际的实操指南,为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深度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明确了方向,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
供稿:孙艳楠
一审:黄吉平
复审:杜意妹
终审:校长室